top of page
25BS_全年精讀經卷_Keynote.jpg

第五週:多三12-15 囑咐|作結果子的領袖(2025年7月6-12日)

很多人覺得教會相交只是吃飯聊天、彼此關心,讓自己不孤單。然而,保羅在提多書最後的叮囑提醒我們,弟兄姊妹的相交不只是聯絡感情,更是為了基督的愛而彼此連結,一同配搭事奉主,補足教會的需要。有人被差遣,有人留下幫忙,有人供應需要,每個角色不同,卻同樣重要。讓我們看看保羅如何勉勵提多及眾信徒、成為結果子的屬靈領袖?

《提多書》第三章12-15節的結尾,保羅交代了幾項具體的安排與人事指示,反映教會與當時社會的團隊文化有何異同?

在第一世紀的羅馬社會中,「團隊」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概念,例如羅馬軍隊會劃分為不同的部隊:以八人為一小隊、十小隊為一個百人隊、兩個百人隊為一中隊、三個中隊為一大隊、十個大隊加上一個技術隊組成一個軍團。透過部隊之間的合作,讓戰術得以高效發揮。而元老院議員、省長及高官都各有其助理團隊( 拉丁文:Cohors amicorum,「朋友的隊伍」之意),是由文書、法律顧問、財務員等構成的「幕僚體系」,共同協助主官完成職務。至於基層的工人,也會按照行業組成不同的行會,以一定程度的「自治與互助」方式,建構業內的合作網絡。

相對於社會上以權力和利益維繫的團隊,《提多書》透過提多的事奉,可以交由亞提馬或推基古輪替,顯示教會內的合作,不是僅僅建基於階級從屬,而是在合一的關係中互相補位。而保羅囑咐提多供應西納和亞波羅,更呈現了肢體間不為己身利益、只求對方好處的彼此關顧。藉著這樣的團隊關係,不僅有助教會群體的維繫,更能讓信徒能夠在其中「學習行善」、「多結果子」。

閱讀導引

建立可互補的領袖團隊:保羅提到會差遣亞提馬或推基古到克里特,好讓提多能離開當地,前來與保羅會面,又吩咐提多盡力幫助律法師西納和亞波羅,使他們無缺乏地出發。這讓我們看見,領袖團隊需要互補配搭,才能回應上帝國度的需要。有人前來支援,有人被差派到新工場服事,有人預備資源幫助出發,每個環節都需要先裝備好自己,願意勝任崗位,同時要有甘心互補的態度,不執著停留在自己的位置,而是隨時調動,以成全彼此、配合需要,建立的不只是自己,而是整體教會與神國的事工。

團隊為彼此結果而建立:保羅進一步提醒提多,要教導克里特的信徒「學習行善」,免得不結果子。這不僅關乎愛心施予,更是讓教會群體進入互補配搭、彼此成全的屬靈操練。當時克里特教會仍在建立中,需要有人學習服事,有人支援差派,有人補足急需,每個角色都重要。保羅期望提多不僅建立領袖團隊,肩負監督職份,也要勉勵眾信徒本著團隊互補的精神來行善,以幫助他人結果為目標,使教會不僅成為自顧生活的群體,而是彼此促進成長、合力結果的團隊。當每個人都懷著助人結果的心,整個群體的生命和見證就會截然不同。

立志實踐

正如「回到歷史」中所言,保羅在《多》的結尾部份差遣亞提馬或推基古到提多那裡,跟提多的服侍作出輪替,藉此體現服侍團隊的合一互補。同時,也透過服侍團隊互相補位的榜樣,從而鼓勵整個教會群體也同樣「學習行善」,顧及並「幫助有迫切需要的人(三14)」。


反思:縱觀教會現在的整體需要,你認為自己可以在哪些方面跟團隊互相補位,共同參與在建立教會和見證合一之中呢?

 

​編輯:黎光偉、盧啟智、余俊德

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
  • faithchurchmo_ig
  • 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頻道
  • White Facebook Icon

@2025 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

聲明:本堂執事會有權刪改本網頁任何內容

本網站(或頁面)的文字允許在創用CC 姓名標示-相同方式分享 3.0協議和GNU自由文件授權條款下修改和再使用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