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2025 精選經卷閱讀計劃
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 2025.6.15
回主頁|一月:提摩太前書・壹|二月:提摩太前書・貮|三月:提摩太前書・叁|
四月:提摩太後書・壹|五月:提摩太後書・貮|六月:提多書・貮|
第二週:多一1-4 引言|身份帶來的信念(2025年6月15-21日)
第三週:多一5-16 委派|建立領袖的任務(2025年6月22-28日)
第四週:多二1-三11 勸勉|責無旁貸的榜樣(2025年6月29-7月5日)
第五週:多三12-15 囑咐|作結果子的領袖(2025年7月6-12日)
第二週:多一1-4 引言|身份帶來的信念(2025年6月15-21日)
人在不同處境中擁有多重身份——子女、朋友、員工、信徒——每一身份都帶來獨特的使命與責任。《提多書》一章1至4節中,保羅清楚表明自己是神僕、使徒,肩負信心與真理的使命。他知道自己的呼召,並以生命回應 。那麼,我們在主裡的身份、又如何塑造我們的使命與貢獻?保羅如何勸勉提多,清楚認識並忠心活出上帝託付的角色?
保羅在多一1以「上帝的僕人」自稱,當時社會文化中如何理解「僕人」這個身分?
在第一世紀的羅馬社會中,「僕人」(δοῦλος)是一個完全屬於主人、毫無自主權的身分。他們不僅是體力勞動者,也被任命為家務總管(οἰκονόμος,保羅在林前四1以此自稱)或財產管理人。他們常常負責主人的財產、商業交易,甚至教育小孩、管理家庭事務。主人必須對奴僕有高度的信任,而奴僕則有責任忠實執行主人的指令,確保家業不受損害。這種責任與信任關係,本質上是一種社會性的「信託契約」。主人把財產、貨物或家務事交給奴僕打理,奴僕要對主人忠誠。奴僕若背叛(如挪用財物、私自逃亡),不僅違反法律,也破壞了這種社會信任。在家僕、總管角色中特別強調這種忠誠與信託的責任。
保羅在提多書中借用了「奴僕受託負責財產或任務」的概念,來表達自己「被信託」(ἐπιστεύθην)的責任,就是要去傳揚福音。如同受主人信任的僕人一樣,保羅不僅自己努力於「使上帝的選民信從與認識合乎敬虔的真理」,也勉勵「在共同的信仰上作我真兒子的提多」同樣要忠於所託。
閱讀導引
這身份要讓信徒得信心:在《提多書》一章一節,保羅自稱是上帝的僕人、耶穌基督的使徒,這不單是身份的宣告,更表明他深知自己所領受的獨特使命。首先,他深信自己被差遣的目的,是為了上帝所揀選的人「得著信心」。這信心並非單單指「得救」,更是一條持續成長的信仰之路。保羅藉著教導真理、培育門徒、關心需要、堅定代禱,使當時的信徒在信仰上扎根。而這些栽培的工作,亦使他們不但明白基本的屬靈知識,更在真理的根基上積累屬靈經驗,經歷信心的堅固與更新。保羅明白,使命不只是傳福音,更是長時間陪伴和建造一群能在真道上站立得穩的信徒。
這身份促使人追求敬虔:保羅的使命不僅是堅固信徒的信心,還包括引導他們「信從與認識合乎敬虔的真理」。這提醒我們,屬靈知識不是為了頭腦的充實,而是為了生命的改變。保羅盼望信徒能在真理的基礎上,開啟渴慕真理的心志,從學習中建立對神的認識與信靠。這份認識不是抽象理論,而是實踐敬虔生活的力量。信徒要在日常生活中,以敬畏上帝的態度應對各樣挑戰,在試探、困難、甚至迷惘中,懂得用真理作出合宜的分辨與選擇。這樣的生命,不止於「知道」,而是「信從」——將所認識的真理落實於生活之中,活出討上帝喜悅的見證。
繼承身份也傳承著使命:在這段經文中,保羅最後重申他身份的根源,是出於上主的差遣與托付。他深知自己一生的使命,是按著祂的命令,宣講那使人得生命的福音,顯明上主的道。這不是出於人的意思,而是來自那位信實的上帝的召命。保羅忠於這使命,無論順境逆境,始終堅持傳揚真理,培育信徒。而這份呼召不只屬於保羅,作為他在信仰上真兒子的提多,也被勉勵去承接這同樣的身份和使命。提多要延續保羅的腳蹤,作上主忠心的僕人,傳講純正的真道,堅固信徒的信心,並以敬虔的生命,成為主福音工作的器皿,與保羅同樣忠誠地履行神所交託的託付。
立志實踐
在《提多書》的開首,保羅以「神的僕人」作自我介紹,正如「回到歷史」所言,保羅的這個自稱帶出了他對神和神所交托給他使命的「忠誠與信託的責任」。同時,他也強調提多是他「在共同的信仰上」的真兒子(一4),說明對神的忠誠和責任不限於他個人,也是有所傳承的。
反思:對您來說,神交托了您什麼責任呢?試分享您計劃如何承擔之。
編輯:黎光偉、盧啟智、余俊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