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2025 精選經卷閱讀計劃
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 2025.5.11
回主頁|一月:提摩太前書・壹|二月:提摩太前書・貮|三月:提摩太前書・叁|
四月:提摩太後書・壹|五月:提摩太後書・貮|六月:提多書・貮|
第四週:提後二14-三17 主旨|成為稱職的教導者(2025年5月4-10日)
第五週:提後四1-8 囑咐|甘付代價的傳道者(2025年5月11-17日)
第五週:提後四1-8 囑咐|甘付代價的傳道者(2025年5月11-17日)
在現今這個多變而充滿挑戰的時代,無論是生活壓力、價值衝突,還是信仰的冷淡,作為基督徒,我們常常會問:在這樣的處境中,我們還需要堅持甚麼?保羅在臨終前寫給提摩太的話語,不只是對一位新一代牧師的叮嚀,更是對每一位信徒的深切勸勉。他提醒我們,即使身處黑暗與逼迫之中,也要持守真道、忠心傳道,因為主必按公義賞賜那等候到底的人。讓我們一起了解保羅最後的勸戒,尋找那值得我們堅持到底的信仰核心。
提後四3將那些厭煩健全教導的人,比喻為「耳朵發癢」,與當時的文化背景有何關聯?
根據考古發現以及歷史文獻的記載,古代羅馬人十分注重耳朵清潔和健康。早在主後第一世紀,羅馬人已有用羽毛、植物纖維或挖耳勺(多為骨頭、象牙或青銅製)清潔耳朵的習慣。甚至當時的醫學家凱爾蘇斯的著作《醫術》一書中,也記載了用油、醋和草藥等的混合物,將耳垢去除並緩解耳朵的不適。
在這樣的基礎之上,「掏耳朵」逐漸由清潔或治療的手段,演變成一種娛樂、享受的行為,也常常被用來比喻那些只顧取悅聽眾、卻缺乏實質價值的言論。例如第一世紀的羅馬哲學家小塞內卡,就曾經以「為何撓我的耳朵?」來批評那些賣弄修辭技巧、一味追求言詞華麗的演說者。而相近時期的作家盧西安也在自己著作中,將那些只追求感官愉悅、忽視深層思考的人比諭為「那些讓羽毛撓耳朵的人」。保羅以這個當時慣用的比喻,指出信徒對教導的篩選,會傾向以是否富有娛樂性、切合自己的喜好,而非合乎真理作為標準,藉此提醒提摩太不要被這種風氣所左右,要忠心於供應「健全的教導」。
閱讀導引
有三件必須做的事(四1-4):保羅語重心長地向提摩太提出三組極具分量的命令,為他、也為所有信徒勾勒出堅持福音使命的藍圖。第一,「務要傳道」,指出信徒無論處於得時或不得時的處境,都要清楚知道自己蒙召是為傳福音,堅持宣講基督真理,不因困難或反對聲音而退縮。第二,「總要專心」,保羅提醒提摩太,他生活在一個真道被厭棄、迎合己意之言的世代中,要堅持目標、冷靜自守,不被虛假教訓迷惑,繼續完成主所託付的工。第三,「責備人、警戒人、勸勉人」,傳道者日常最實際的屬靈工作,既需要極大的耐性,也必須以健全的聖經教導為根基。保羅的叮嚀是呼籲信徒忠心到底,使這份傳道使命能一代一代傳承下去。
跟隨榜樣堅持到底(四5-8):保羅以自己的生命作見證,勉勵提摩太持守呼召、完成使命。他提醒提摩太要凡事謹慎,保持清醒的頭腦,不因環境艱難或人心冷淡而動搖信念;要忍受為福音受苦的挑戰,因為傳福音的道路是難的;也要專注地完成上帝所託付的職事,忠心到底。保羅以自己臨近生命終點的心境說:「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,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,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。」這番話不只是回顧,更是榜樣。他知道自己將得著主所預備的公義冠冕,也確信凡愛慕主顯現的人都必同得這賞賜。這段經文提醒我們,基督徒的事奉不在乎轟烈,而是忠心;不是一時的熱心,而是長期的持守,在主面前無愧完成祂的託付。
立志實踐
保羅在《提後》四7形容自己對使命的持守:「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,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,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」,似乎是有意要呼應《提前》六12他對提摩太——「你要為信仰打那美好的仗」的勸勉。如此,保羅關注的,不是一時半刻的傳福音果效,而是一生之久對信仰價值的持守;重要的,也不是一個人的榮辱,而是整全福音的傳承。
反思(一):試分享面對不一定順利的事奉生活,是什麼讓你仍然堅持下去?
反思(二):當保羅說明他對傳福音的堅持不單是一個人的使命,而是要作為眾信徒的榜樣時,這如何開闊你的眼界?
編輯:黎光偉、盧啟智、余俊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