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2025 精選經卷閱讀計劃
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 2025.10.12
回主頁|九月:箴言・壹|十月:箴言・貮|十一月:箴言・叁|十二月:箴言・肆
第五週:箴二1-22 囑咐|得著智慧的好處(2025年10月5-11日)
第六週:箴三1-12 囑咐|敬畏主就得智慧(2025年10月12-18日)
第七週:箴三13-20 囑咐|智慧的非凡價值(2025年10月19-25日)
第八週:箴三21-35 囑咐|能實踐才是智慧(2025年10月26-11月1日)
第六週:箴三1-12 囑咐|敬畏主就得智慧(2025年10月12-18日)
在這個講求效率與結果的時代,許多人以為信仰只是理想,與現實距離遙遠。然而《箴言》提醒我們,信仰的傳承不是責任轉移,而是學習承接上主的智慧與品格,讓祂的慈愛與誠信成為我們生命的DNA。當我們繼承並實踐這份智慧,生命 不僅得著方向,也能在現實中活出上主所應許的豐盛。
聖經《箴言》三11-12用了父親的管教和責備來作比喻,與古代近東的文化背景有何關連?
在古代近東社會文化中,父親通常是家庭的中心,不僅是經濟來源和保護的提供者,更是道德和智慧的傳授者與榜樣。管教(包括責備和懲罰)往往被視為父親責任的一部分,目的是塑造兒子的品格、確保其遵守社會規範、並準備好繼承家業。
當時的管教往往涉及嚴格的紀律,甚至包括身體懲罰,但目的是出於愛和關懷,以防止孩子錯走歪路。在以色列文化中,管教的觀念與鄰近地區的埃及人和美索不達米亞人高度相似,這種管教模式被認為是對孩子和社會的恩惠,因為未經管教的孩子可能會帶來更大問題。
例如《箴言》十三24說:「不忍用杖打兒子的,是恨惡他;疼愛兒子的,勤加管教。」而古埃及的智慧文學《阿門內莫普教誨》中,也強調紀律教育以防止孩子帶來社會問題,未經管教的孩子被視為潛在威脅,可能導致家庭或社區混亂。古近東廣為流傳的《阿希卡的故事》,則叙述賢人阿希卡收養侄子為繼承人,同樣透過教訓及懲罰強調管教出於愛意,目的是培養責任感並防止叛逆導致個人毀滅、家庭恥辱及社會輕視。
閱讀導引
用心繼承上主的美善:《箴言》三章1–4節指出,真正的傳承不是交棒,而是承接上主的品格,讓祂的慈愛與誠信刻在我們心中。這樣的繼承需要「用心」──不是死記律法,而是把信仰化為生活的行動與態度。當慈愛與誠信成為生命的核心,我們就能在人前活出一致的見證。經文應許,這樣的生活必帶來「長久的日子」與「平安」──代表生命的質與量都得著祝福。信仰的傳承,不只是知識或制度的延續,更是讓下一代從我們身上,看見基督的美善,羨慕這樣的群體,願意加入這場信仰的旅程。
全心接續上主的道路:《箴言》三章5–10節教導我們,繼承智慧要以三個「全心」為方向。首先,「全心信靠」──在生活每一處都認定上帝,讓信仰滲入家庭、工作、休息與娛樂。上帝不只關心我們的敬拜,也在乎我們的生活節奏。當我們以信心前行,祂會修正我們的方向,使路平直。其次,「全心敬畏」──不按自己眼中的對錯行事,而是尋求上帝眼中的善。敬畏使我們遠離惡事,保護我們的生命。最後,「全心榮耀」──以奉獻尊崇上帝,並以愛心分享給有需要的人。當我們慷慨給予,屬天的祝福便湧流,使我們經歷施予的喜樂與滿足。
留心承受上主的管教:經文最後提醒:「不可輕看耶和華的管教。」追求智慧的路上,難免有錯與挫敗,但上帝的責備不是懲罰,而是愛的提醒。祂如父親一般,管教所愛的兒女,為要重建我們,使我們生命更像祂。我們跟隨主的歷程,也是一段學習在愛中被塑造的旅程。當我們願意一起承受上主的管教,就能合力塑造出一個被羨慕、被信任的群體,讓下一代看見信仰的真實與美善。傳承不只是交出責任,而是同行於恩典之路,一同完成主所託付的福音使命。
立志實踐
《箴》三1-12指出,上帝的智慧教導是建基於祂與我們有著如「父子」一般的傳承關係(三1)。祂愛我們,所以當我們認定和尋求祂時,祂會祝福我們,使我們「倉庫充足有餘(三10)」;但同時,亦因祂愛我們,祂必管教我們,為要我們走在善道上(三11-12)。
反思:您曾經歷過什麼來自上帝的祝福或管教?當中涉及什麼智慧的教導?
編輯:黎光偉、盧啟智、余俊德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