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25BS_全年精讀經卷_Keynote.jpg

2025 精選經卷閱讀計劃
​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 2025.9.7

第一週:導論|誰是智慧人?(2025年9月7-13日)

我們常會問:《聖經》的律法,今天如何實踐在我們生活中?是否因基督救恩已來,這些教導就失去價值?其實,連初代教會的使徒都看重上帝的律法,因它是認識上帝的關鍵。而智慧文學正是幫助我們把律法活出來的橋樑。李思敬牧師曾說,《箴言》是「平常的省思」,《約伯記》是「反常的省思」,《傳道書》則是「無常的省思」。在接下來的三個多月,我們會從《箴言》一至九章「所羅門的箴言」開始,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信仰。

《箴言》在文學體裁上屬於「智慧文學」,這一類文學有何主題及風格上的特色?

「智慧文學」是古代近東一種常見的文學體裁,通常是由「賢人」或「智者」所發出的,關於「聖潔」與「美德」的教導。這類文學往往以傳統「口述故事」的形式呈現,再以文字輯錄流傳後世。現存已知最古老的智慧文學,可上溯至主前三千年左右的美索不達米亞、以及古埃及地區,之後寫成的智慧文學,包括聖經中的「詩歌智慧書」,或多或少都留有參考、借用、或受這些古老著作所影響的痕跡。

「智慧文學」一般可以分成兩大類,一類是「積極性的智慧」,主要是關於正確的行為舉止、如何在人生中取得成功、過美好而充實的生活等等,諸如此類的「常態性」實際建議。例如聖經中的《箴言》、成書於主前兩千多年的蘇美爾文學《蘇魯巴克箴言》等皆屬此類。另一類是「消極性的智慧」,以相對悲觀的立場,質疑人生的意義,強調死亡的必然性。由於認為世事「無常」,一切都沒有恆久的價值,往往流露及時行樂、抓緊目前的觀點。例如聖經中的《傳道書》、古巴比倫的《早期統治者歌謠》(The Ballad of Early Rulers)等。

「智慧文學」的另一個重要的主題是「神與人之間的關係」,特別是討論「為何壞事會發生在好人身上」的「反常」問題。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聖經中的《約伯記》、以及古代美索不達米亞著作《巴比倫神論》等。

閱讀導引

駕駛的學習:聖經學者 Waltke 及 De Silva 指出,《箴言》的教導,就像我們學習駕駛一樣。雖然路上難免會遇到突發事故或特殊情況,但我們仍要先熟習交通規則,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,懂得遵守紅綠燈、明白路牌指示,就能保障行車安全。同樣,《箴言》透過先賢的智慧,教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遵行上帝的律法。它不是保證人生沒有困難,而是幫助我們在一般處境下,分辨方向,走在正直安全的路上,經歷敬畏耶和華的益處。

敬畏耶和華:《箴言》的主要對象,是已與上帝立約的以色列民。他們既是上帝的子民,就應該活出蒙祂喜悅的生活,但問題是:這樣的生活該如何實踐?十誡清楚給予了信仰與行為的基本規則(申六5),而《箴言》則將這些原則落實於日常生活的不同處境,例如教導人如何待人處事、如何處理衝突,甚至如何面對仇敵(箴廿五21)。因此,《箴言》不僅是道德勸勉,而是上帝律法的延伸,幫助祂的子民在生活細節中學習智慧。最終,《箴言》的核心在於敬畏耶和華,因為只有在這份敬畏中,人才能明白如何活得真好,並將生命導向上帝所喜悅的方向。

誰是智慧人?:《箴言》的作者勸勉當時的人,要追求成為真正的智慧人。經文常借用近東文學的語言和風格,但其核心不同:智慧不是單靠經驗或世俗技巧,而是根植於敬畏耶和華。所謂「智慧人」是相對的——當你在上帝的教導下,活得比世人更具道德、更公平、更聖潔,就被視為智慧人。因此,《箴言》揭示上帝對子民的期待:不僅要遵守律法,更要在生活中實踐祂的心意,讓生命因智慧而彰顯屬上帝子民的身份與見證。

立志實踐

「敬畏耶和華」是《箴言》的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神學主題,在全卷書中重複了15次之多。因此,正如「閱讀導引」所言,《箴言》不單是世俗的智慧合輯,它更指向以色列的信仰核心——活出蒙耶和華上帝喜悅的生活。


反思:在進入《箴言》以先,請先查找「敬畏耶和華」出現的經節,並查考這片語跟什麼課題有關?你認為「敬畏耶和華」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和人生?

 

​編輯:黎光偉、盧啟智、余俊德

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
  • faithchurchmo_ig
  • 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頻道
  • White Facebook Icon

@2025 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

聲明:本堂執事會有權刪改本網頁任何內容

本網站(或頁面)的文字允許在創用CC 姓名標示-相同方式分享 3.0協議和GNU自由文件授權條款下修改和再使用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