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25BS_全年精讀經卷_Keynote.jpg

2025 精選經卷閱讀計劃
​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 2025.11.9

回主頁九月:箴言・壹十月:箴言・貮|十一月:箴言・叁十二月:箴言・肆

第九週:箴四1-9 囑咐|智慧必須要傳承(2025年11月2-8日)

第十週:箴四10-19 囑咐|智慧能棄惡擇善(2025年11月9-15日)

第十一週:箴四20-27 囑咐|智慧要保守我心(2025年11月16-22日)

第十二週:箴五1-23 警告|勿棄婚姻的忠誠(2025年11月23-29日)

第十三週:箴六1-19 警告|勿放任一言一行(2025年11月30-12月6日)

第十週:箴四10-19 囑咐|智慧能棄惡擇善(2025年11月9-15日)

《箴言》四章10至19節提醒我們,在知識普及、資訊氾濫的世代,人類的思想似乎更進步,但道德的界線卻日漸模糊。許多人以功利為先、目標為本,棄惡擇善已不再是生活的準則。然而,屬天智慧的繼承者明白,真正的智慧不在於聰明與效率,而在於能否堅持行善,活出上帝所喜悅的生命。箴言的作者以父親的口吻,再次勸勉後輩要遠離惡道、持守正直,因為這樣的人生不但蒙福,更能經歷上帝的引導與豐盛。讓我們聆聽這位先賢的叮嚀與呼召,重新學習如何在紛亂的世代中走在光明的路上。

箴四10-19將是否領受父親的教導,比喻為「道路」的選擇,這樣的比喻在當時有何特別意義?

古代近東地區多為山地與季節性河谷,貫穿其間的「道路」通常是自然踩踏而成的小徑、或是簡單開闢出來的土路。在日常經驗中,這些道路通常是狹窄、容易滑跌、雨季時可能被嚴重沖毁、且布滿險阻與陷阱。甚至根據考古文獻的記載,當時在行經山間峽谷的路上,會遭到山賊盜匪劫掠是意料中事。因此,為了盡量降低出行的風險,旅人必須選擇一條最安全的路線。


然而,在地理資訊缺乏的古代世界,在路徑選擇上唯一可以參考的,就是前人的出行經驗。而且一旦選定了要走的路線,就不應隨意更動或偏離,以免誤入危險的歧路。基於這樣的文化背景,《箴言》中的父親將自己的勸誡,比喻成選擇安全路徑的指引。作為兒女不僅要在個別事件上聽從教導,更要「持定訓誨,不可放鬆」,決心選擇「走智慧的道」、「行正直的路」,又要躲避、轉離「惡人的路」和「壞人的道」。才能擁有延年益壽、不致跌倒的人生。

閱讀導引

走向行善之路:《箴言》四章10至13節勸勉屬天智慧的繼承者,要學習放下身段,虛心領受上主的智慧。父親以慈愛的語氣提醒兒子:「孩子們,要聽父親的訓誨,留心明白道理(四1)。」,指出屬靈的學習始於謙卑與順服。行在善道上並不容易,因為這是一條漫長的生命操練之路。行善往往不能立刻見效,也未必得到社會的肯定或讚賞,但作者強調,這條路卻是通向生命與平安的路。堅持行善的人,生命會愈走愈光明,心靈也愈趨成熟。當我們把智慧的教導內化為生命的一部分,它不只是行為準則,更是生命的動力,使我們在困難中仍能前行。上主的應許是確定的——那些以智慧為導的人,最終會在身心靈各方面得著豐盛,走上一條真正蒙福的路。


逃離行惡之路:《箴言》四章14至19節呼籲屬天智慧的繼承者,在選擇走行善之路時,必須同時警醒地逃避行惡之路。作者以強烈的動詞「不可行」、「不要走」、「躲避」、「轉身離去」來提醒信徒,行惡之路的吸引力是潛移默化的,人往往不是有意作惡,而是在誘惑、自滿、貪念或急於求成的驅使下,漸漸偏離正道。即使起初懷著善意,若不自覺地妥協於錯誤的價值觀與行為,最終也會陷入罪惡的循環。作者指出,惡人不但得不到上帝的喜愛,他們的生活如同在黑暗中行走,不知何時跌倒。這段經文提醒我們,敬畏上主的人要有分辨力,懂得遠離試探與錯誤的道路。唯有如此,才能持守清潔的心,走在光明之中,經歷屬天智慧帶來的平安與真實的福氣。

立志實踐

在《箴》四10-19中,經文以善惡之路的分別,去勸勉讀者要棄惡擇善。以道路作比喻,其中一個原因是其「延續性」—— 棄惡擇善不只是一時三刻的個別選擇,而是一種連續性的、需要恆心持守的生活實踐。同時,如「回到歷史」所言,「智慧的道」和「義人的路」往往是前人智慧累積出來的路,後人(包括讀者)是可以透過「領受(四10)」和學習而辨識的,避免不同人以不同的標準定義善惡。


反思:在您的生活中,有沒有體驗過因持續不懈地走在上帝喜悅的智慧道路上,而讓自己(甚至身邊的人)「越照越明(四18)」?

 

​編輯:黎光偉、盧啟智、余俊德

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
  • faithchurchmo_ig
  • 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頻道
  • White Facebook Icon

@2025 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

聲明:本堂執事會有權刪改本網頁任何內容

本網站(或頁面)的文字允許在創用CC 姓名標示-相同方式分享 3.0協議和GNU自由文件授權條款下修改和再使用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