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第九週:箴四1-9 囑咐|智慧必須要傳承(2025年11月2-8日)
《箴言》四章1至9節是一段關於「信仰傳承」的智慧教導。父母常為子女的成長投注心血,無論是教育、生活或興趣,都盡力提供最好的資源。然而,作者提醒我們:若只重視知識與能力,卻忽略屬靈生命的傳承,孩子最終仍會失去生命的方 向。屬天的智慧不是自然遺傳的,而是需要爭取、追求、學習而得的。這段經文以父親的勸誡為例,強調真正的「產業」不是財富或地位,而是能使人得著生命的智慧。父母若能以生命影響生命,帶領下一代珍惜並尋求上主的道,這才是最寶貴的信仰承傳。
箴四1-9是「父對子」式的智慧教導,這種形式對當時的讀者有何特別意義?
在古代近東的文化傳統中,「教育」主要是家庭責任,尤其由父親承擔。因此,「父訓文學」在古代以色列以及鄰近的埃及、兩河流域、迦南地區廣泛流行。由老一代(常為父親或長者)向子孫作出關於道德、實務、治理的教導,以口傳為主但亦有書寫流傳。通常以「我兒啊,聽我的話」、「聽從我的教導」或類似的語句作為公式開場。
作為家族世代相傳的教導,「父訓文學」的內容不是只針對個別處境的應對,而是經過反覆的實踐驗證、在不同時代皆通用的寶貴經驗和智慧,例如秉公行義、憐憫弱者、謙卑守法等原則。箴四1-9正是以「父訓文學」的形式,呈現了三代之間(父親、我、孩子們)的智慧傳承,藉此向讀者說明這些教導的性質和價值。
閱讀導引
預備作好的教導:《箴言》四章1至2節中,作者以父親的身分開場,呼籲兒女要「要聽父親的訓誨,留心明白道理。」然而,他並非以權威命令子女順從,而是補充說:「因我給你們好的教導。」意思是,父母的權威並非來自身份,而是來自生命的榜樣。真正能影響下一代的,不是口中的教條,而是生命中流露的智慧與敬虔。當父母以身作則,在教會生活中忠心事奉,在家庭中彼此尊重,在工作與人際間實踐誠信與和平,孩子便能在耳濡目染中,看見信仰的真實與美好。這樣的教導超越了言語,讓下一代體會屬天智慧的可貴,並羨慕那由上主而來、使人得著豐盛與安穩的生命。這就是信仰最深遠的傳承。
回想受教的日子:《箴言》四章3至9節中,父親憶述自己年幼時,父親如何教導他走智慧的道路。他將屬天的智慧視為生命中最寶貴的產業,並提出四個提醒。第一,屬天的智慧使人得以存活——它不單保守生命,更引導人遠離滅亡之路;第二,若你愛智慧,它必保護你——智慧如同盾牌,使人免受試探與愚昧的傷害;第三,要以屬天智慧為首——在人生的抉擇中,智慧比財富、地位更值得追求;第四,擁抱智慧,它必使你高升,得著榮耀。這樣的智慧不僅令生命得以穩固,也使人活出尊貴與價值。或許我們的上一代未必信主,但我們也可回想自己初信時,如何憑著信心學習上主的智慧,並努力遵循祂的道路。當我們這樣行,就能在主裡不斷成長,被祂提升。
立志實踐
在《箴》四1-9中,「智慧」一字在短短九節經文之中,重覆了共七次之多!可見「智慧」是此小段的重要教導。經文以父親憶述從前年幼時,自己的父親如何教導自己,並把這教導傳承給新一代的「孩子們」(四1),呈現出智慧是一種傳承,而傳承則是一個「教與受教」的過程。
反思:您認為自己是一個受教的人嗎?您會否因著自己的人生階段而覺得有不需要再學習的一天呢?為什麼會有這想法?
編輯:黎光偉、盧啟智、余俊德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