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24BS_全年精讀經卷_keynote.jpg

2024 精選經卷閱讀計劃
​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 2024.10.27

第八週:傳五8-六9 反思六|有錢也萬萬不能?(2024年10月27-11月2日)

《傳道書》的作者從不封閉自己,他並沒有躲在四面牆自怨自艾;相反,他積極參與生活,觀察人們的行為,從而反思生活與信仰的關係。傳道者先後表達他對與人和與上帝相處的觀察和看法,並以上帝子民的身份提出忠告。與此同時,他亦察覺到,除了人和上帝外,我們的生活也離不開財富的運用,於是,傳道者便展開他新的論述⋯⋯

為何傳道者認為「心裏卻不因福樂而滿足,又不得埋葬」,會令富足與長壽都失去意義?

在古代近東地區的文化中,「埋葬」並不是單純的遺體處理過程,比起衛生方面的考量,人們更關注葬體儀式的意義。根據考古資料顯示,早在主前四、五千年,已有舉行特定的安葬儀式,試圖令亡者靈魂得以安息的風俗。因此,在當時普羅大眾的心目中,能夠按合宜的程序被埋葬,就意味著人生有一個完滿的終結,並且靈魂可以享受永久的安息。例如創十五15上帝就以「至於你,你要平平安安歸到你祖先那裏,必享長壽,被人埋葬」作為應許亞伯拉罕的福氣。


然而,當時亦有不少特殊的情況,會導致一個人「不得埋葬」,例如戰死、遭遇海難、獨自在旅途中猝死、被暗殺、甚至是患傳染病而死等等。傳道者體會到死亡來臨的方式,是完全無從預料和掌控的,即使有人一生富足、長壽,最後卻不一定能得善終。在這樣的人生裡面,如果仍然「心裏不因福樂而滿足」,那麼就只剩下悲劇一場。

閱讀導引

財富不一定帶來幸福:傳道者一開始講述社會一個不公的現象,就是有財有勢的人欺壓比自己弱勢的人,這是上至君王、下至平民都會發生的事(五8-9)。不過,在社會上較為富足的人,是否就能避免禍患和不公?傳道者並不認同。他指出財富為人帶來三方面的煩腦:第一、財富的增加,反而造成人的貪婪,使人更不滿足(五10);第二,管理財富要花上更多的精力,事業發展得越快,承擔的壓力就越大(五11);故此,富足的人常常難以入眠,貧窮人反而睡得香甜(五12)。


財富有機會隨時失去:傳道者舉了個例子,說明一個人的財富一旦失去,他將要面對更大的艱難。第一個例子是講述一位財主,因某個遭遇,從此失去了他畢生的財富。這人不但一無所有,即使他的子女仍在,卻因無力撫養他們,而對前路失去盼望(五13-17)。而最令傳道者糾結的,是人無法預測和分辨:當自己獲有財富後,到底面臨的是幸福還是患難?因為,人所遭遇的一切、盡在上帝掌握之中(五18-六2)。


人應把握上帝的賜福:那麼,傳道者是否全然絕望?事實並非如此。一方面,他看見擁有財富者的各種遭遇,心裡感到無奈;但另一方面,他領會到,倘若有人趁著能及時享受賺來的財富,並且滿足於自己那「份」,視它為上帝所賜;這樣,他的生活會變得快樂,日子也會過得更容易。相反,倘若一個人得到財富仍不知足,一心只想得到更多,這樣的人生,即使他已經家財萬貫,他的內心仍然得不到滿足,他們最終所見的,就只剩下虛空。

立志實踐

正如「閱讀導引」所言,對傳道者來說,財富是中性的,也是上帝所賜人在勞碌中所得的「份」,真正的問題在於人心的「不知足(五10、六7)」,反而把眼目定睛在上帝身上,安心地享用祂所賜的,才讓人得著喜樂(五19)。正如主耶穌在「登山寶訓」中,也說過「你的財寶在哪裡,你的心也在哪裡(太六21)」。反思:你是一個容易憂慮生活所需的人嗎?為什麼?傳道者的話對你有沒有什麼提醒?

​編輯:黎光偉、盧啟智、余俊德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