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 精選經卷閱讀計劃
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 2024.9.15
回主頁|二月:以弗所書・壹|三月:以弗所書・貮|四月:以弗所書・叁|
五月:以弗所書・肆|六月:以弗所書・伍|七月:以弗所書・陸|九月:傳道書・壹
第一週:導論|傳道者為誰發聲?(2024年9月8-14日)
第二週:傳一1-11 引言|營役半生是虛空?(2024年9月15-21日)
第三週:傳一12-二26 反思一|捕風捉影的人生?(2024年9月22-28日)
第四週:傳三1-15 反思二|一早注定的人生?(2024年9月29-10月5日)
第二週:傳一1-11 引言|營役半生是虛空?(2024年9月15-21日)
有人或許會認為,《傳道書》作者以上帝的角度告訴世人,萬物一切皆空。但其實不然,與其說經文的論點是作者的總結,更應該說,這是作者就生活所觀察的實況提出疑問:倘若一個人營伇大半生,卻發現一切都是徒勞,那麼,人勞碌苦幹的意義在哪裡?遵行上帝又有何價值?《傳道書》的作者,正帶著這種矛盾、展開整卷書的序幕。
《傳道書》的作者在一開始就發出「虛空」的感概,與當時人們普遍的價值觀有何關聯?
根據考古的發現,可以看見在古代的中近東世界中,有兩件事情是最受到重視、被認為是值得勞碌追求的。
第一樣是取得創新的、突破性的成就,例如建造前所未見的宏偉工程、開拓從未有人踏足的地域等。另一樣是將自己的存在、事蹟流傳後世,例如當時的帝王將相多會將自己的生平,銘刻成記念碑、或是為自己樹立雕像,以供後人記念。
然而,在傳道者的觀察中,他察覺到歷史有其必然的重複性,所謂的創新和突破,往往只是針對某個特定的時間段而言,至於對整個宏觀世界的影響,其實是微不足道。另外他又發現一個人無論多麼努力,嘗試留下自己曾經存在的痕跡,最終還是無法逃脫被遺忘的結局,記念碑和雕像會在歲月中風化剝落,人的記憶也隨之淡忘消失。所有被視為有價值和意義的勞碌,至終還是只餘一場虛空。
閱讀導引
絕對虛空的困局:作者一開首便說出傳道者的主張:「虛空的虛空,虛空的虛空,全是虛空(一2)。」甚麼是「虛空(הֶ֫בֶל, heḇel)」?按照字詞在不同經文上使用,我們會發現,它的含意很廣。這字詞不但有「煙霧」之意,也可解釋為「不合理」。前者表達事情捉不緊、抓不住;後者則說明世事難料,種善因不一定得善果,傳道者將這個不合情理、甚至荒謬的結果,理解為「虛空」。最終,當作者觀察人們的生活,他體會到世上一切都是「虛空的虛空」,亦即是絕對的虛空,人世間一切事情,都是掌握不了、甚至難以理解。
結果還是老樣子:為甚麼呢?作者引述傳道者其中一個觀察:「一代過去,一代又來,地卻永遠長存(一4)。」這裡強調的並非土地恆久存在,而是即使一代又一代人如何用心建立風光偉績,對比起地的長存,這些建造彷彿原封不動、毫無進展。就好像日出日落、季節風向、江河流動,眼見即使發生了巨大變化,但實際上,對整個大自然並沒有絲毫改變,仍是老樣子,一切的努力彷彿都是徒然。
無人追念的唏噓:傳道者另一個觀察,就是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(一9)」,這個現象或許不難理解,隨著生活經驗的累積,加上對過去的認識,難免感到世界的事情、往往會重複發生;然而,最令傳道者唏噓的,是當下的人即使有多大的成就、對社會有多大的貢獻,只要一代人過去:「已過的事,無人記念;將來的事,後來的人也不記念(一11)。」試問,若一代人的付出,既不能對世界作出重大的改變,又會迅速遭到世人遺忘,而人們卻周而復始做重複相似的事,那麼,人的勞碌意義何在?
立志實踐
傳道者觀察世界,發現萬事萬物盡皆虛空,因此提出了一個反問:「既然如此,那麼『在日光之下的勞碌,有甚麼益處呢?』(一3)」但「虛空」包括什麼呢?他接著以兩個面向 — 歷史的流逝(一4)和自然界的重複性(一5-7) — 去說明,「虛空」的其中一個特點,就是人的無能為力 — 人既改變不了歷史,也控制不了大自然,那麼人努力和勞碌的意義何在? 反思:您正在為著什麼努力呢?背後希望建立的或得著的是什麼?您認為您正在向正確的方向前進著嗎?
編輯:黎光偉、盧啟智、余俊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