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3精選經卷閱讀計劃
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 2023.10.15
前言|回主頁|二二年一月《以斯拉記》|二月《尼希米記》|三月《撒迦利亞書》|四月《哈該書》《瑪拉基書》|五、六月《路加福音》|七、八月《使徒行傳》|九月《羅馬書》|十月《希伯來書》|十一月《啟示錄》-上|十二月《啟示錄》-中|二三年一月《啟示錄》-下|二月《利未記》一|三月《利未記》二|四月《利未記》三|五月《詩篇・卷一》壹|六月《詩篇・卷一》貮|七月《詩篇・卷一》叁|《詩篇・卷一》肆|《約翰福音》壹
十月精選《約翰福音》貮 每週閱讀內容
第五週:約四43-五18 第二、三個記號上|新生的機會(2023年10月1-7日)
第六週:約五19-47 第二、三個記號下|上帝的兒子(2023年10月8-14日)
第七週:約六1-71 第四、五個記號|嗎哪與紅海(2023年10月15-21日)

第七週:約六1-71 第四、五個記號|嗎哪與紅海(2023年10月15-21日)
每當有人問,信耶穌到底帶來甚麼好處?或許信徒們很快會想到主耶穌的供應和保護,「五餅二魚」的故事,「平靜風浪」的故事,對於自小聽《聖經》故事的孩子們來說,實在耳熟能詳。然而,《約翰福音》的作者卻告訴我們,主耶穌施行這些神蹟,不但要顯出神能,更要表明,跟隨耶穌,並非純粹基於享受上帝物質的供應和生活平安,而是要認識祂的身份和神聖,以致我們能將生命交予祂,在生活上以主成為我們一生的倚靠。

約六4特別指出,「五餅二魚」的神蹟發生在「逾越節近了」的時候,這個時間點有何特殊意義?
在猶太傳統節日之中,逾越節的重要性相信是無庸置疑的。它不僅是猶太宗教曆的新年,又是三大朝聖節期之一。猶太人會在這個節日進行除酵(象徵離棄罪惡)、分享筵席、賙濟窮人等等,藉此記念整個民族曾經蒙上帝拯救,脫離埃及為奴之地的歷史,同時又表達對彌賽亞降臨、再次帶領他們復興以色列的盼望。所以逾越節亦多次成為猶太人起義、反抗羅馬帝國統治的時機。
約翰福音第六章記載在「逾越節近了」的時候,有大約五千個男人來跟隨耶穌,但當中僅有一個孩子預備了食物,反映了這些來追隨耶穌的群眾,並沒有打算要付出任何代價,只是一味等待耶穌滿足他們的需要,甚至完成他們的復國夢想。因此,即使耶穌在他們面前施行神蹟,最終的結果仍然是「耶穌知道他們要來強迫他作王,就獨自又退到山上去了。」(約六15)

-
回想上帝的足跡:來到《約翰福音》第六章,作者集中記載了兩個有關主耶穌所施行的神蹟,而這兩個神蹟,在其他福音書卷均有類似的敘述(五千人吃飽:太十四13-21、可六30-34、路九10-17;主在海上行走:太十四22-33、可六45-52)。然而,作者為甚麼要向門徒重述這兩個熟悉的事件?在這裡,經文的焦點似乎不是揭示主耶穌的神能;而是這些神蹟背後、所帶出的意義。對猶太人來說,在曠野裡得糧食供應、在海上開出可行的路,這些都是當上帝 領以色列民出埃及時,透過他所施行的神蹟;而現在不同的是,這次是由上帝親自施行,讓人認得耶穌就是上帝,並且認識上帝的愛和拯救。
-
主是真正的倚靠:而在神蹟的記述中,作者似乎刻意在細節上製造一些對比,來突顯倚靠主耶穌的重要。首先在「使五千人吃飽」的神蹟,作者特別提到,當時「逾越節近了(六4)」,逾越節相當於猶太人的新年,是重要的宗教節日,人們理應為節慶預備食物,並且與身邊的人分享。然而,當主耶穌要門徒搜集食物、以備晚餐時,群眾中竟然只有一位小孩子,願意分出他僅有的糧食。所以,即使當時跟隨主的人有糧,卻無法突破個人的私心和顧慮,導致整個群體得不到飽足;而主則透過這個神蹟,不但讓他們知道上帝的供應,更期望他們明白惟有倚靠主,才能從人生的困局中找到出路。同樣,在「在海上行走」的神蹟裡,門徒雖然有船(當時惟一的船,六22),卻無法勝過風浪;結果,主耶穌用神蹟說明,門徒惟有得著主,才能得著真正的平安。
-
經歷神蹟又如何:雖然主耶穌施行一個又一個的神蹟,然而,猶太人只想從主耶穌身上得到好處,滿足他們物質的需要。所以,縱然他們宣認耶穌是「那要到世上來的先知(六14)」,但這只是奉承的說話。當主進一步向他們表明:「我就是生命的糧。到我這裏來的,絕不飢餓;信我的,永不乾渴(六35)」,從而鼓勵他們信靠主,讓他們知道,得著祂比得著食物更重要,因主是他們生命的出路時,群眾們卻即時嫌棄主,認為祂的教導太艱難,要求主做多幾次神蹟,甚至從群眾中退出來。結果,即使他們經歷神蹟,卻沒有從神蹟中認出主是基督,是上帝的兒子,更錯過了信靠主的機會。

-
正如「閱讀導引」所言,耶穌行神蹟的意義在於讓人認出主是基督,是上帝的兒子,從而讓人透過相信祂而得著生命和平安,從此過著信靠祂和尊祂為大的生活,活出生命的豐盛,而不是讓人不斷地渴求更多的神蹟,單純滿足自身的需要。反思:我們有沒有曾經歷過什麼上帝奇妙的帶領?在經歷上帝的幫助後,我們要立志如何過我們的生活?試跟組員分享並彼此勉勵。
編輯:黎光偉、盧啟智、余俊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