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3精選經卷閱讀計劃
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 2023.10.8
前言|回主頁|二二年一月《以斯拉記》|二月《尼希米記》|三月《撒迦利亞書》|四月《哈該書》《瑪拉基書》|五、六月《路加福音》|七、八月《使徒行傳》|九月《羅馬書》|十月《希伯來書》|十一月《啟示錄》-上|十二月《啟示錄》-中|二三年一月《啟示錄》-下|二月《利未記》一|三月《利未記》二|四月《利未記》三|五月《詩篇・卷一》壹|六月《詩篇・卷一》貮|七月《詩篇・卷一》叁|《詩篇・卷一》肆|《約翰福音》壹
十月精選《約翰福音》貮 每週閱讀內容
第五週:約四43-五18 第二、三個記號上|新生的機會(2023年10月1-7日)
第六週:約五19-47 第二、三個記號下|上帝的兒子(2023年10月8-14日)
第七週:約六1-71 第四、五個記號|嗎哪與紅海(2023年10月15-21日)

第六週:約五19-47 第二、三個記號下|上帝的兒子(2023年10月8-14日)
主耶穌施行神蹟,讓人看見祂身上有上帝的「記號」,更突破了猶太人傳統的規範。說明上帝的愛,祂看重每個人的生命,多於節期和禮儀;也表明上帝不單是猶太人的主,更是全地的主,任何人只要以信心接受上帝的拯救,都能成為上帝的兒女。然而,對於固守傳統禮教的猶太宗教領袖,他們不能理解主耶穌的工作,甚至因此質疑祂的身份。為此,主以四方面的見證,再次說明自己是從天以來、是上帝的兒子。

《約翰福音》第五章記載耶穌向猶太人說明自己是「神的兒子」,這個身份對當時的讀者有何意義?
在第一世紀的羅馬社會,受到埃及和希臘的傳統文化所影響,統治者或是英雄人物往往會被賦予「神的兒子」這個身份。然而,對於一直相信「神人有別」的猶太人而言,將血肉之軀冠以「神的兒子」稱號,是干犯褻瀆了上帝的神聖,只有不敬畏上帝的外邦人才會作出如此行為。因此耶穌身為猶太人、又是有門徒追隨的老師,卻將上帝稱為自己的「父」,除了被視為個人信仰上的不敬虔之外,更嚴重的是涉及認同、隨從外邦人的瀆神舉動,自然惹來猶太人強烈的殺機。
為此,耶穌進一步作出解說,強調「神的兒子」並不是一個抬高地位的身份,而是透過當時人所共知的、父與子之間的親密關係,例如子效法父做事(五19)、父愛子(五20)、子與父同受尊敬(五23)、父將權柄交給子(五27)等等,來說明自己就是那位從上帝而來、與上帝緊密連結、將生命帶給世人的救主。同時,這個身份亦告訴當時的讀者,無論是猶太人還是外邦人、也不管身份地位的高低,都可以透過接受救恩與上帝建立關係、成為上帝的兒女(一12)。

-
天父為子作見證:比起主耶穌在安息日治好病人(五1-18),法利賽派猶太人更關注的,是主稱呼上帝為「我父」,請留意,耶穌這稱呼並不是我們常說的「天父」——信徒對上帝常用的稱呼,而是指著自己真是「上帝的兒子」——擁有上帝的位份和權能。故此,這話引來法利賽人極大的反響。面對他們的質詢,主耶穌先說明祂所做的事,是完全按上帝的心意來做;主藉著施神蹟,表明上帝看生命比傳統更重要,並且預告上帝要藉著祂,使人在面對上帝的審判台前,因主耶穌的拯救而得到新生。當主為世人死且復活後,便證明祂真的與上帝的心意一致,是上帝的兒子(五11-30)。
-
施洗約翰的見證:接著,主耶穌不但以祂實踐上帝心意作為明證,更以大家公認的先知、作為自己是上帝兒子的證明(五31-35)。按主所言,施洗約翰被認為是當時猶太人的「明燈」,當法利賽人親自查詢施洗約翰的身份時,他明確表明自己就是先知以賽亞所預言的先鋒,目的是為「上帝兒子」作見證(一19-34),關於這一點,法利賽人也不容否認。
-
主所行成為見證:此時,主耶穌接著說明,儘管施洗約翰說自己只是先鋒,但倘若猶太人只停留約翰的悔改的教導,那便錯過更重要的事。因為在施洗約翰以後來的救主,才是他們應該期待的。而主耶穌正要向世人展示,上帝更大的拯救,而當人看見祂在地上的一言一行,便知道上帝已臨到地上,並且有形有體的、讓人認識祂是個怎樣的上帝(五36-38)。
-
上主話語的見證:最後,主耶穌指出,除了天父的見證、施洗約翰的見證、神蹟與教導的見證外,還有摩西以及先知們的見證(我們可理解為《舊約聖經》)。在這裡,《約翰福音》的作者似乎並沒有提及、舊約那些經文見證主耶穌而及祂的工作;不過,我們大概可以想像,當時的讀者,對舊約預言基督已有一定的理解。而作者將焦點放在主耶穌的總結上:「你們查考聖經,因你們以為其中有永生;而這經正是為我作見證的(五39)。」

-
來到《約翰福音》第五章,經文開始透過耶穌的回應猶太人的話去帶出他作為「神的兒子」的身份,說明他是從父而出。他從(1)約洗約翰的見證、(2)按父上帝的心意行事,以及(3)神話語 — 聖經 — 的見證,幾方面去說明。而更重要的是,耶穌說明祂是神的兒子,不是要吹噓自己,而是希望人能相信祂並得著神的救恩。反思:「主耶穌是神的兒子」是每個基督徒都知道的重要認信,但當中對我們的意義是什麼?試按著「回到歷史」中有關「神的兒子」的意涵跟組員討論一下:這個認信能帶來什麼信仰生活實踐?
編輯:黎光偉、盧啟智、余俊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