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22BS_2023全年限定經卷_Web.jpg

2023精選經卷閱讀計劃
​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 2023.9.10

前言回主二二年一月《以斯拉記》二月《尼希米記》|三月《撒迦利亞書》|四月《哈該書》《瑪拉基書》五、六月《路加福音》七、八月《使徒行傳》九月《羅馬書》十月《希伯來書》十一月《啟示錄》-上十二月《啟示錄》-中二三年一月《啟示錄》-下二月《利未記》一三月《利未記》二四月《利未記》三五月《詩篇・卷一》壹六月《詩篇・卷一》貮七月《詩篇・卷一》叁《詩篇・卷一》肆

九月精選《約翰福音》壹 每週閱讀內容

第一週:導論|信心的抉擇(2023年9月3-9日)
第二週:約一1-4 道|光來到世間(2023年9月10-16日)
第三週:約一5-51 見證人|來・看這真理(2023年9月17-23日)
第四週:約二1-四42 第一個記號|道揭露身份(2023年9月24-30日)

icon_para.jpg

第二週:約一1-4 道|光來到世間(2023年9月10-16日)

我們讀經的時間,經常會問一個問題:「《聖經》和我的生活有何關係?」或許這是老生常談的問題,然而,如何理解《聖經》和我們生活的關係,足以影響我們如何看待所信,以及如何實踐真理。《約翰福音》的作者,並非以一個「啟示」的方式、自上以下的說明耶穌基督普世的救贖計劃;相反,他透過當時人對信仰的認知、人們親身的見證,和耶穌以神蹟所留下的記號,表述基督的到臨、拯救與復活,和我們的生命息息所關;並且,作者更進一步邀請每一位,以信心連結基督,開展生命的故事。而全書的開始,便以當時人對信仰的認知,介紹耶穌基督的到來。
 

icon_history.jpg
  • 約翰福音一章1節中以「道」(λόγος)來介紹基督,對當時的讀者有何獨特的意義?

「道」(λόγος)在希臘文中原本是「話語」的意思,但這個字作為哲學上的概念而被討,最早可以追溯到主前六世紀,以弗所的哲學家赫拉克利特。他察覺到如同人類擁有的推理能力,宇宙亦存在一種規律,他將之稱為λόγος。稍後的斯多亞派哲學家將λόγος 定義為一個活的、有理智和靈性、且充滿萬有的真理,他們又稱之為「天意」、「自然」、「神」或是「宇宙之靈」。

來到主後第一世紀,猶太哲學家們為避免被社會邊緣化,致力將本族的宗教信仰與主流的希臘哲學思想相融和。例如當時著名的亞歷山大的斐洛,就主張λόγος 是上帝和宇宙之間的媒介,上帝透過λόγος 進行創造,而人類則透過λόγος 來認識及理解上帝。

基於當時人們對λόγος 的普遍認知,約翰福音的作者藉此向人說明,基督既具有λόγος 的一切特性,但卻不是暖昩不明的一種規律、真理或媒介,而是與上帝同等、又成為肉身有形有體地來到世上的「道」、為世人帶來生命的「光」。

 

icon_word.jpg
  1. 道貫通時間:「道」在中文世界,是個很玄的字,當中可以包含許多意思。對當時普遍希臘化的時代,道(λόγος, logos)這字意思同樣深遠,這字原文可直譯為「話語」。然而,當時古希臘的哲學家,把「道」這字賦予多一重意義,專門用來解釋宇宙的規律。透過道,人可以得到真理,洞悉宇宙的定律,並於高於人類世界的事物連結起來。結果,深受希臘文化影響的猶太人,將「道」理解為「上帝的話語」,他們期待透過道得到真理和救贖。

    故此,當使徒約翰以及他的門徒,要表述基督的身份時,他們便藉這字詞,說明「道」從宇宙的開端就存在,祂不但參與創世,直到如今仍是存在,因這道就是上帝。耶穌基督,就像當時人們對「道」所理解一樣,人藉祂連結萬有的主宰,並且尋得真理。
     

  2. 道連繫生命:那麼,如何尋得這「道」?原來,作者告訴當時的人:「⋯⋯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。凡被造的,在他裏面有生命,這生命就是人的光(一3-4)。」這道不但創造萬物,祂更賦予世上一切的萬物有「生命」。這裡所指的生命,並非指一個人的「生命跡象」或「生存能力」,而是指當人被造之時,他們和上帝有著特別的連繫;藉著這個連結,我們不但得著「生命」,更因此在生活中明白真理、認識宇宙的主宰。

    所以,作者強調,這生命是我們「在他裡面」才發生的,當人藉著「道」與上帝連繫,他們不但得到不一樣的「生命」,這生命更成為他們的「光」,拯救他們脫離罪惡,指引他們走正義的路,實踐上主的教導,過合上帝心意的生活。
     

icon_walk.jpg
  1. 正如「閱讀導引」所言,《約翰福音》借用了當時希臘文化的哲學用詞和概念,去演繹上帝的道(λόγος, logos),從而讓當時的人(無論是希臘化的猶太人或是羅馬人)皆能掌握和明白耶穌的身位和關於耶穌的福音。反思:與組員討論一下,你有沒有遇過一些基督教文化中較難讓人理解的文化或習慣?試尋找一下當中的意義,並討論一下我們可如何更容易地讓身邊人明白主的福音。

    另一方面,雖然《約》借用了「道/話語」這個哲學用詞去演繹耶穌,但有一點卻大相逕庭 — 哲學上的道是「非位格」(non-person)的,例如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的λόγος是讓萬物演變的原理,但主耶穌作為道,卻是「有位格」的,人能跟祂建立「我—你」(I - Thou)的關係。因此,基督信仰跟其他宗教的其中一個最根本的分別,在於它的終極關懷(ultimate concern)不是個人的道德和靈性修練,而是在「認識神」的過程中和活出祂的吩咐。反思:你會如何形容你現在跟上帝的關係?有什麼方面攔阻你跟主的關係?試分享並彼此勉勵。
     

​編輯:黎光偉、盧啟智、余俊德
 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