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3精選經卷閱讀計劃
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 2023.7.30
前言|回主頁|二二年一月《以斯拉記》|二月《尼希米記》|三月《撒迦利亞書》|四月《哈該書》《瑪拉基書》|五、六月《路加福音》|七、八月《使徒行傳》|九月《羅馬書》|十月《希伯來書》|十一月《啟示錄》-上|十二月《啟示錄》-中|二三年一月《啟示錄》-下|二月《利未記》一|三月《利未記》二|四月《利未記》三|五月《詩篇・卷一》壹|六月《詩篇・卷一》貮
七月精選《詩篇・卷一》叁 每週閱讀內容
第九週:詩十九 智慧|惟遵主律法得聰明(2023年7月2-8日)
第十週:詩廿五至廿八 哀求|個人生命旅程的信靠(2023年7月9-15日)
第十一週:詩廿九至三十 稱謝|認定救主配受榮耀(2023年7月16-22日)
第十二週:詩卅一至卅二 呼籲|教導聖民專心投靠(2023年7月23-29日)
第十三週:詩卅三至卅四 稱謝|在受苦艱難中讚頌(2023年7月30-8月5日)

第十三週:詩卅三至卅四 稱謝|在受苦艱難中讚頌(2023年7月30-8月5日)
對強調實用的現代人來說,在受苦中稱頌上帝,太浪漫了吧!有人甚至認為,這是信徒不願面對現實、尋求自我安慰的表現;然而,詩人這裡所表達的內容,絕非空泛之言,相反,這是詩人倚靠上帝的真實經驗,期望勉勵後來的人。承接第卅二篇,《詩篇》第卅三及卅四篇,回應前篇詩人投靠上帝的堅持;在困難中,學習謙卑自己、尋求上帝,詩人以親身的見證,呼籲同樣活在相同處境的人,以此方式活出敬畏上帝的人生。

-
《詩篇》第卅四篇的標題指出,詩歌以大衛逃亡的經歷作為背景,這樣的背景如何幫助讀者了解詩歌的內容?
在《詩篇》卷一之中,僅有四篇是以大衛的生平經歷為背景,其中第卅四篇是最後的一篇。根據詩歌的標題,這篇詩可以關聯到《撒母耳記上》第廿一章,大衛「躲避掃羅,逃到迦特王亞吉那裏」的記載。但這裡作者將刻意將「迦特王亞吉」稱呼為「亞比米勒」(很可能是古代君王通用的頭銜而非名字),似乎還試圖讓讀者聯想到《創世記》第二十章與廿六章,亞伯拉罕和以撒到基拉耳、非利士人的王亞比米勒那裡躲避饑荒時,同樣經歷過對外邦君王的恐懼,而最終拯救他們脫離危機的,並不是自己的策略與計謀,而是上帝的出手介入。
藉著這樣的關聯,詩人期望讀者意識到,詩歌所講述的「義人多有苦難,但耶和華救他脫離這一切」,並不是一次性的偶發事件,而是歷世歷代倚靠上帝的人,皆可以真實地擁有的共同經歷。因此,在以色列人的傳統上,這篇詩除了是一首感恩讚美的詩歌,更是教導下一代的重要教材。例如主後一至二世紀的著作《馬加比四書》就提及,當時《詩篇》第卅四篇已經成為父親對兒女教導的一部分:「⋯⋯當他仍與你們同在時,他教你們讀律法書和先知書。他宣讀亞伯被該隱所殺、以撒被獻為火祭,和約瑟被收監的故事。他又述說非利亞斯的熱心,還有哈拿尼雅、亞撒利雅和米煞在火中的事。他唱出但以理在坑中的頌讚,又稱他為蒙福的。他用以賽亞書的經文提醒你們,說:你從火中經過,必不被燒。他唱大衛的詩說:義人多有苦難。他又頌讀所羅門的箴言說: 他與持守他的做生命樹。他肯定以西結的話:這些骸骨能復活嗎?他沒有忘記摩西所教的歌,說:我使人死,我使人活,因這是你們的生命和你們日子的年歲。」

-
在患難缺乏中發現主:詩人在第卅三篇,詩人首先鼓勵正直的人,上主是值得他們讚美的。這是因為我們所認識的主,不但秉持正直和公義,對惡人的惡不會視而不見,要使心懷不軌、圖謀陷害直正人的勢力撲空;更向世人每一個人施行慈愛,讓人能夠倚靠上主。這並不是詩人頭腦的理論、心中的幻想。他親身嘗盡患難,經歷貧窮,幾乎失去生命。然而,當他專心倚靠上主,深信主的同在和看顧,最終得到上帝的拯救,讓他度過艱苦的時刻,以致由衷地表達:「我們的心向來等候耶和華;他是我們的幫助,是我們的盾牌(卅三20)。」
-
去蕪存菁專心倚靠主:詩人在第卅四篇,以讚頌上帝為開首,並且以教導的方式,呼籲聖民敬畏上帝、以謙卑的心尊主為大。為甚麼屬上帝的子民要敬畏上帝?作者並沒有籠統地描述主的大能;而是以自己第一身的經歷,見證上帝是值得倚靠,並且說明如何以行動去敬畏上帝。詩人回想自己過去的種種苦難。然而,詩人視這些經歷,是上帝所給予的磨煉,讓他認識自己的處境,從而謙卑下來,心靈痛悔,不再自恃自己的能力,不再倚靠任何勢力,重新以直的心專一投靠上帝,以這態度敬拜上主。以致,當詩人為過去的經歷總結時,他說:「凡投靠他的,必不至定罪(卅四22)。」敬畏上帝的人,總會得到主的拯救和施恩。

-
《詩》卅三篇中詩人對上帝的讚美,是他曾在患難中因投靠上帝得幫助後的感言。詩人曾經歷生命之危而被上帝拯救「脫離死亡」,又曾「在饑荒中存活」(卅三19),以致他確信「耶和華的眼目看顧敬畏他的人和仰望他慈愛的人」(卅三20)。 另外,《詩》卅四篇也強調上帝「看顧義人」(卅四15),並「向行惡的人變臉」(卅四16)。然而,這不是說義人便會路路暢通,因詩人也同時說「義人多有苦難」,只是「耶和華救他脫離這一切」(卅四19)。反思:在信仰的路上,或者我們都無可避免會遇上艱難逆境之時,但詩人卻示範了如何透過數算過往的恩典去面對眼前的困難。您有沒有曾經歷過上帝介入生命中的真實幫助的時刻?試分享之。
編輯:黎光偉、盧啟智、余俊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