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22BS_2023全年限定經卷_Web.jpg

2023精選經卷閱讀計劃
​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 2023.7.23

前言回主二二年一月《以斯拉記》二月《尼希米記》|三月《撒迦利亞書》|四月《哈該書》《瑪拉基書》五、六月《路加福音》七、八月《使徒行傳》九月《羅馬書》十月《希伯來書》十一月《啟示錄》-上十二月《啟示錄》-中二三年一月《啟示錄》-下二月《利未記》一三月《利未記》二四月《利未記》三五月《詩篇・卷一》壹六月《詩篇・卷一》貮

七月精選《詩篇・卷一》叁 每週閱讀內容

第九週:詩十九 智慧|惟遵主律法得聰明(2023年7月2-8日)
第十週:詩廿五至廿八 哀求|個人生命旅程的信靠(2023年7月9-15日

第十一週:詩廿九至三十 稱謝|認定救主配受榮耀(2023年7月16-22日)

第十二週:詩卅一至卅二 呼籲|教導聖民專心投靠(2023年7月23-29日)

第十三週:詩卅三至卅四 稱謝|在受苦艱難中讚頌(2023年7月30-8月5日)

icon_para.jpg

第十二週:詩卅一至卅二 呼籲|教導聖民專心投靠(2023年7月23-29日)

《詩篇》第卅一及卅二篇,雖然內容以哀求上帝為主,然而,兩首詩均向聖民及所有跟隨上帝的人作出呼籲,教導他們要保持對上帝的信心,要愛上帝,向祂承認過錯、全然信靠主。詩人不但以過來人的身份,見證上帝的信實;更極力鼓勵身邊的人,專一愛且仰望主,並為主保持正直,因祂是一切福樂的源頭。
 

icon_history.jpg
  • 在《詩篇》第卅一篇之中,詩人重複強調自己「投靠」耶和華,其中表達了詩人怎樣理解自己與上帝的關係?

在古代近東的文化之中,一個國家在面臨外敵侵略的威脅時,「投靠」另一個更強大的國家,以期獲得援助及庇護,是十分常見的事情。例如上帝就曾經責備以色列人:「⋯⋯他們沒有尋求我的指示,就起身下埃及去,要倚靠法老的庇護堅固自己,並投(即『投靠』一字)在埃及的蔭下。」(賽三十2)

然而,透過「投靠」所建立起來的,並不是一種單方面得到好處的關係。除了被投靠方要提供幫助救護之外,投靠方也要表達服從與忠誠,當時國與國之間往往以進貢來體現。唯有雙方皆履行其角色義務,關係才得以持久維繫。同理,詩人宣認自己「投靠」上帝,除了表達相信上帝能夠施行拯救,也呼籲每一個求告上帝的人,要「愛」主(詩卅一23)、認罪求赦免(詩卅二5)、成為上帝所悅納的虔誠人(詩卅二6),從而經歷投靠主的歡喜快樂。

 

icon_word.jpg
  1. 以忠愛專心投靠上主:第卅一篇一開首,詩人以「投靠」作為對上主信實的回應。到底詩人如何投靠主?詩人指出,投靠上主並非只為眼前的好處、本著不要吃虧的心態向主呼求。詩人透過成長的經歷,親身見證上帝的能力和可靠,以致他不但與主建立深厚的關係,並且甘願將自己的性命交在主手裡(卅一5)。這說明「投靠」並非一種「投機主義」,哪裡有好處就投奔哪裡;而是當人認定耶和華是主,便積極與主建立關係,從而經歷主的保護和看顧,最終,詩人呼籲聖民,透過這愛的關係,忠心「投靠」主,甘願將人生交托祂,等候主的改變。
     

  2. 以真誠專心投靠上帝:除了學習愛上主,甘心將人生交予主外;第卅二篇,詩人說明另一種「投靠」主的方式,就是學習對上主坦誠。早在《詩篇》第廿五篇,詩人體會人的不完全,我們並非全然公義。這裡,詩人進一步向上主承認自己的過犯,不隱瞞自己的惡(卅二5)。不但如此,詩人向主表達,他在罪裡的掙扎,以及為所做的而後悔。然而,詩人同時相信,正因人的不完全,我們更應「投靠」上主;因他深信,亦親身經驗過,惟有主才能領他脫離惡事,重新走直正人的道路。
     

icon_walk.jpg
  1. 《詩》卅一至卅二篇呈現出詩人對耶和華神兩種不同的投靠,兩種都值得我們學習。首先,在卅一篇中,詩人表示他投靠上主,不單由於上主「引導」他、「指教」他,是他的「保障」(卅一3-4)。即使在患難中,詩人「仍要倚靠」(卅一14),呈現出一種超越利益的忠愛關係。反思:在信仰的路上,您重視的是什麼?若在當中得不到上主的應允,你會如何反應?詩卅一篇對您在這方面有什麼鼓勵?
     

  2. 另外,《詩》卅二篇強調了另一種信靠,就是詩人在耶和華上帝面前坦白承認過犯(卅二5),並相信上主會在他坦誠悔改後繼續引導他(卅二8-9)。在卅二3中,詩人說「我閉口不認罪的時候,因終日呻吟而骨頭枯乾」,這似乎是對被罪捆綁的人的一種最深入的洞悉 — 當人逃避過犯時,內心會被罪責或恐懼所蠶食;反之,當人願意坦誠悔改,反而能經歷上主的慈愛與得釋放(卅二10-11)實踐:十八世紀的著名佈道家和神學家約翰‧衛斯理(John Wesley, 1703-1791)是循道衛理宗教會的創此者,他其中一個教會實踐的主張是小組在彼此坦誠和認罪中彼此接納。嘗試跟組員分享您正面對的一項掙扎,並成為彼此的代禱守望者,一起真誠投靠上主。
     

​編輯:黎光偉、盧啟智、余俊德
 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