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22BS_2023全年限定經卷_Web.jpg

2023精選經卷閱讀計劃
​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 2023.7.9

前言回主二二年一月《以斯拉記》二月《尼希米記》|三月《撒迦利亞書》|四月《哈該書》《瑪拉基書》五、六月《路加福音》七、八月《使徒行傳》九月《羅馬書》十月《希伯來書》十一月《啟示錄》-上十二月《啟示錄》-中二三年一月《啟示錄》-下二月《利未記》一三月《利未記》二四月《利未記》三五月《詩篇・卷一》壹六月《詩篇・卷一》貮

七月精選《詩篇・卷一》叁 每週閱讀內容

第九週:詩十九 智慧|惟遵主律法得聰明(2023年7月2-8日)
第十週:詩廿五至廿八 哀求|個人生命旅程的信靠(2023年7月9-15日)

第十一週:詩廿九至三十 稱謝|認定救主配受榮耀(2023年7月16-22日)

第十二週:詩卅一至卅二 呼籲|教導聖民專心投靠(2023年7月23-29日)

第十三週:詩卅三至卅四 稱謝|在受苦艱難中讚頌(2023年7月30-8月5日)

icon_para.jpg

第十週:詩廿五至廿八 哀求|個人生命旅程的信靠(2023年7月9-15日)

信徒活在社會中,不難察覺信仰實踐與現實的差距。前者提到「誰能登耶和華的山?誰能站在他的聖所?就是手潔心清,意念不向虛妄,起誓不懷詭詐的人(廿四3-4)。然而,第十九篇告訴我們人的不完全:「誰能察覺自己的錯失呢(12)?」於是,到了《詩篇》第廿五至廿八篇,它們同屬個人的哀求詩,當中指出,在現實的人生旅途上,不得不承認自己對罪惡的無能,但與此同時,上帝卻因祂的憐憫,赦免世人的過犯,給予人重新抉擇的機會,最後以懇求主牧養、扶持作結。
 

icon_history.jpg
  • 《詩篇》第廿五篇是一首「字母離合詩」,「字母詩」的形式有何特點和功用?

「離合體」是一種常見的希伯來文學形式,作者在寫作時透過刻意編排,讓每句或每行的首字母順序排列,可以組合成有特定意思的文字。通常是作者的名字、或是希伯來文的字母表。其中每句首字母按照字母表,從“א”到“ת”順序排列的,則稱為「字母離合體」。

在《聖經》裡,「字母離合體」的形式可見於《詩篇》、《箴言》和《耶利米哀歌》之中,除了《詩篇》第廿五篇之外,第三十四篇、三十七篇、一一一篇、一一二篇、一一九篇、一四五篇等,都有著明顯的「字母離合體」結構(雖然部分並非完整的「字母詩」)。

「字母詩」的寫作方式,除了突顯美感和易於記憶的優點之外,還可以呈現完整、完全的意思,常用作表達上帝真理的全備。而拉比傳統亦認為,按照字母順序閱讀,可以提醒讀者重視信仰的學習,因為真正的信仰是行走於智慧之道上,要智慧地尋求並建基於認識上帝的奇妙偉大。正如《詩篇》所說:「耶和華啊,求你將你的道指示我,將你的路指教我!求你指教我,引導我進入你的真理,因為你是救我的上帝。我整日等候你(詩廿五4-5)。」

 

icon_word.jpg
  1. 從承認不義到靠主行義:《詩篇》第廿五篇,是一篇字母離合詩,意思是每行詩歌的第一個字母,是順著古希伯來文廿二個字母順序來排列的。然而,這首詩的字母順序並不完整,可能是作者或編者要遷就內容,故刻意作出調整。這裡跟第廿四篇一樣,同樣提及要以清潔的心朝見上主;然而,作者也坦白承認他的不完全,並求主赦免他的過犯,重新將主道教導他,使他在試探中被挽回過來。到了第廿六篇,作者進一步立志要實踐公義,當中提到肺腑、心腸、手、口、腳都要實踐主道,使上主得到稱頌。
     

  2. 從四面受敵中靠主安穩:到了第廿七篇,作者使用了與「害怕」、「恐懼」類同的字眼,為甚麼作者要害怕呢?作者指出,是因為自己遭到惡人的攻擊、凌辱、並且處處受敵、被撇棄。然而,詩人卻堅持倚靠上主,並向祂呼求。事實上,內容呼應第廿三篇,然而,這裡不單強調主的同在和引導,更具體地描述自己如何在四面受敵下靠主得平安。一方面,他堅信上主是可躲藏的帳幕、是可靠的保障,有主同在就無所懼怕(廿七1-6);另一方面,詩人懇求主繼續的同在,並且能擺脫敵人的攻擊;最終,作者勉勵自己:「要等候耶和華,當壯膽,堅固你的心,要等候耶和華(廿七14)!」
     

  3. 從感到孤獨到信主同在:若第廿五篇作者承認自己的過犯,第廿七篇作者承認威脅的真實;那麼,第廿八就是承認,在跟隨上帝的道路上,有時會感到上帝的「缺席」,主彷彿看不見我的危難。然而,詩人卻仍然堅信上主的拯救,並且嘗試發出他的祈求。首先,他懇求主不要緘默,垂聽祈禱;然後,詩人求上主察看他的處境,將他從惡人中分別出來,並為他伸冤。最終,即使這一切還未成就,他仍然堅信上主是他的盾牌和幫助。不但如此作者不單單為個人祈求上帝,更像君王詩一樣,延伸到整個民族。求上主再次引領聖民,成為他們的牧人,牧養他們。
     

icon_walk.jpg
  1. 《詩篇》第廿五至廿八篇,除了呼應卷一其他詩歌,相信上帝的公義,並以信心保持對主的倚靠、以直正的行動等候祂之外,詩人向讀者闡述了生活的現實。包括他承認人生在世、是無法避免犯罪,在主面前總不會達至完全;承認生活總不能一帆風順,不公的事與欺壓經常發生,讓我們感到害怕;承認生患難中,有時會感動上帝缺席,對於自己所受的委屈,主好像並沒有即時替我們伸張。然而,詩人卻沒有因此喪失對主的信心,他一方面接受現實與信仰的落差,但另一方面,卻更以行動表達他對上主的信心。包括提醒自己心手如一的履行上帝的道;在患難中磨煉自己的靈命,學習靠主得安穩;即使上主好像不在場,但仍然耐心等候祂,深信主必前來拯救。反思:試用1-2分鐘想想今天自己的生活,正面對甚麼困難、委屈或掙扎?您會否覺得主的道似乎難以實踐在您的生活裡,甚至覺得主沒有在您的艱苦中與您同在?求主幫忙我們,讓我們重新找回對主的信心,並堅信主知道,祂會出手、祂會伸冤,使我們看見祂的作為。
     

​編輯:黎光偉、盧啟智、余俊德
 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