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22BS_2023全年限定經卷_Web.jpg

2023精選經卷閱讀計劃
​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 2023.6.18

前言回主二二年一月《以斯拉記》二月《尼希米記》|三月《撒迦利亞書》|四月《哈該書》《瑪拉基書》五、六月《路加福音》七、八月《使徒行傳》九月《羅馬書》十月《希伯來書》十一月《啟示錄》-上十二月《啟示錄》-中二三年一月《啟示錄》-下二月《利未記》一三月《利未記》二四月《利未記》三五月《詩篇・卷一》壹

六月精選《詩篇・卷一》貮 每週閱讀內容

第五週:詩十五及廿四 朝聖|朝見主居所的條件(2023年6月4-10日)
第六週:詩十六及廿三 信靠|以主成為永久保障(2023年6月11-17日)
第七週:詩十七及廿二 哀求|持守公義信得拯救(2023年6月18-24日)
第八週:詩十八及二十至廿一 君王|王者歸榮耀與上主(2023年6月25-7月1日)

icon_para.jpg

第七週:詩十七及廿二 哀求|持守公義信得拯救(2023年6月18-24日)

《詩篇》第十五至廿四篇,分別有第十五及廿四篇的「進殿詩」,第十六及廿三篇的「信靠詩」;來到扇形結構的第三層,第十七及廿二篇是「哀求詩」。關於哀求詩,之前在第三至第十四篇已經作了簡單說明,詩人在受屈中呼求上帝,從而強調主的公義、保護和拯救。而第十七及廿二篇都不例外,詩人的呼求,是基於自己秉持公義卻無辜受害而發出的,當中不但向主申辯,更再三表明,相信主公義的判斷和拯救,並且以讚美作結,期望主的公義得以傳揚。
 

icon_history.jpg
  • 為何在《詩篇》第十七與廿二篇之中,詩人都以「獅子」作為敵人的形象?

正如「獅子」(אַרְיֵה)一字的希伯來文字根 אָרָה(有暴力摘取之意) 所表達的,古代近東文化多以「獅子」作為力量的象徵。例如古埃及人信仰的戰爭女神塞赫麥特(Sekhmet),就是以母獅子的形象出現。而美索不達米亞宗教的戰爭女神伊絲塔(Ishtar),亦是以獅子作為象徵動物。而當時不同民族的君王,皆有以獅子作為紋飾的習慣,顯示其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。

基於這樣的文化背景,詩人以「獅子」比喻那些「欺壓我的惡人」和「要害我命的仇敵」,目的是要表達即使面對具有壓倒性力量、看似無可抵禦的攻擊,只要來到上帝面前的人手潔心清(經過第十五和廿四篇的確認)、信靠上帝的看顧和保護(在第十六和廿三篇中宣告),最終上帝必然會垂聽他的祈禱、拯救他脫離危難。

 

icon_word.jpg
  1. 信上主傾聽義人哀求:從第十五至廿四篇,編者透過詩歌的內容,一步步引導讀者,先認識上帝對朝聖者的期望(誰能登上耶和華的山);接著,了解上帝的保護和看顧,體會主是惟一的倚靠(耶和華是我的牧者⋯⋯);然後,到了第十七及廿二篇,聖民在遵行上帝的基礎上,向上帝說出自己的苦情,包括無辜受害的遭遇,以及種種的冤屈。當聖民藉詩歌進入敬拜,他們不僅公式地完成禮儀,而是將自己真實面對的處境向上主傾訴,並且相信公義的主,樂意聆聽義人的話,並且會為屬祂的人伸冤。
     

  2. 以信心等候上主拯救:當然,詩人並沒有長期停留在被屈受害的處境裡,怹選擇投靠上帝,並且相信主會垂聽他的禱告,去抵擋驕傲、欺壓人的惡人。不但如此,透過第廿二篇,讓我們知道,即使我們的艱難多大,但上帝卻從來都在場,並且定意解救持守祂話語的人。或許,詩人此刻仍承受著各種困難,然而,他深信主最終會拯救祂;而這個信心,化成詩人每天生活的動力,並且感染身邊的人,鼓勵聖民一起敬拜上帝,以信心等候主的拯救。
     

icon_walk.jpg
  1. 在《詩》十七篇及廿二篇裡,詩人對耶和華神作出哀求,其特點有二:一、哀求呈現出詩人與耶和華神的緊密關係(因為相信,所以投靠!);二、在哀求的過程中,詩人不是單單的自憐,而是不斷地宣告耶和華神的顧念,並且確實相信耶和華神是他的救主。反思:您是一個習慣閱讀自己的感受和處境,並向上主陳情禱告的人嗎?試在禱告中把一件讓您感到扎心的事情交上(不論是否與自己有切身關係),從而體驗上主在您心靈中的工作。
     

​編輯:黎光偉、盧啟智、余俊德
 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