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3精選經卷閱讀計劃
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 2023.6.11
前言|回主頁|二二年一月《以斯拉記》|二月《尼希米記》|三月《撒迦利亞書》|四月《哈該書》《瑪拉基書》|五、六月《路加福音》|七、八月《使徒行傳》|九月《羅馬書》|十月《希伯來書》|十一月《啟示錄》-上|十二月《啟示錄》-中|二三年一月《啟示錄》-下|二月《利未記》一|三月《利未記》二|四月《利未記》三|五月《詩篇・卷一》壹
六月精選《詩篇・卷一》貮 每週閱讀內容
第五週:詩十五及廿四 朝聖|朝見主居所的條件(2023年6月4-10日)
第六週:詩十六及廿三 信靠|以主成為永久保障(2023年6月11-17日)
第七週:詩十七及廿二 哀求|持守公義信得拯救(2023年6月18-24日)
第八週:詩十八及二十至廿一 君王|王者歸榮耀與上主(2023年6月25-7月1日)

第六週:詩十六及廿三 信靠|以主成為永久保障(2023年6月11-17日)
來到《詩篇.卷一》的第三部份(第十五至廿四篇),筆者嘗試引用《聖經》學者的文學分析,說明這部份具備扇形結構的特質,最外圍即第十五及廿四篇為「進殿詩」,而第十六及廿三篇,內容同樣表達對上主信靠,故又稱為「信靠詩」。耶和華不但是詩人一切福樂的源頭,也是他的牧羊人,使他的生活無所求。詩人雖然都遇上各種的困難,包括突如其來的死亡危機,以及經歷如死蔭幽谷的低潮。然而,他們深信上主必引導他們、保護他們、陪伴他們走過險境,以致他們懷著盼望,深信主永遠的看顧。

-
古代以色列人對「陰間」和「地府」概念是怎樣的?如何影響他們對詩十六10的理解?
「陰間」(שְׁאוֹל)一字多次出現在舊約聖經不同經卷之中,在古代以色列人的觀念裡,相對於墳墓是死亡後肉體的歸宿,「陰間」則是死者靈魂的去處,是一個有門戶封閉和綑鎖、去而不能復返的所在,近似的觀念亦存在於當時鄰近的民族文化之中。「地府」(שַׁ֫חַת)實際上指是古代用以儲水的深坑,有著內部寬闊而開口狹窄的特徵,假如人或動物落入乾燥的儲水坑中,那麼在沒有外力救助下不可能得以逃脫,故往往又會作為監牢或狩獵動物的陷阱之用。
詩十六10詩人透過「陰間」和「地府」這兩個概念,表達人生中難以避免的,各種無法自力解救的困境。但即使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,詩人仍然相信上帝不會將他撇下,必定會救拔他脫離危險,且繼續指引他走生命的道路,因此以詩歌向上帝發出歡呼。

-
主是我們惟一的倚靠:第十六篇詩人一開首便認定上主是他的「倚靠」,並且惟獨主是他一切福氣的源頭。詩人進一步指出,耶和華就是他的產業,以及杯中的福分。古時產業主要是指土地和食水,居民仰賴出產和糧食和水而活;然而,詩人卻有另一番體會,在生活和屬靈層面上,上帝才是他惟一的倚賴,供應所需,讓他得到身心靈的滿足。因此,到了第廿三篇,詩人能說出「耶和華是我的牧師,我必不致缺乏。」因上帝充足的供應,詩人再無所求。
-
主保護我行公義之路:不過,詩人指出,上帝的保護不限於滿足生活所需。第十六篇,詩人提到上主的保護,還包括「指引」和「指教」,詩人讓「耶和華常在我面前」,不但說明上主的同在和對祂的倚靠,更暗示詩人持守上帝的道,以致他「不致搖動」,而詩人重申,上主指示我的就是「生命的道路」,以致福樂常存。來到第廿三篇,上帝引導屬祂的人不走歪路的信息就更明顯。上主不但使詩人「靈魂甦醒」,更為主的名引導他「走義路」。這正回應《詩篇》第一篇,有福的人,總離不開秉行公義和思想主的話。
-
主在危難中與我同行:最後,《詩篇》第十六篇以及廿三篇,同樣提及人患難的經歷,第十六篇提到上主必不將他的靈魂撇在陰間,相信對於當時的上帝的子民,他們的生活極具挑戰,各種的誘惑、不義的事情隨處可見。然而,詩人堅信只要持守上帝的道,即使活在幻變的環境下,都永不動遙。第廿三篇,詩人更切身處地的形容自己曾「行過死蔭的幽谷」,然而,他雖然沒有因為信靠上帝而避開患難,但卻因信靠主而經歷上帝的同在,並且他深信,他整個人生,將充滿上主的恩典。

-
在《詩》十六篇及廿三篇裡,詩人皆強調人對耶和華的信靠及耶和華對人的保守。而按此二詩的內容而言,保守或保佑的重點,似乎不在乎凡事順利,而在乎在任何境況中,神都願意引導信靠祂的人走義路和生命的路(十六11、廿三3)。反思:試回想並分享一件上主在你感到困惑或處於困難時引導過你的事。今天,你又有沒有什麼需要尋求上主引導的事?試與組員在禱告中擺上給上主。
編輯:黎光偉、盧啟智、余俊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