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3精選經卷閱讀計劃
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 2023.6.4
前言|回主頁|二二年一月《以斯拉記》|二月《尼希米記》|三月《撒迦利亞書》|四月《哈該書》《瑪拉基書》|五、六月《路加福音》|七、八月《使徒行傳》|九月《羅馬書》|十月《希伯來書》|十一月《啟示錄》-上|十二月《啟示錄》-中|二三年一月《啟示錄》-下|二月《利未記》一|三月《利未記》二|四月《利未記》三|五月《詩篇・卷一》壹
六月精選《詩篇・卷一》貮 每週閱讀內容
第五週:詩十五及廿四 朝聖|朝見主居所的條件(2023年6月4-10日)
第六週:詩十六及廿三 信靠|以主成為永久保障(2023年6月11-17日)
第七週:詩十七及廿二 哀求|持守公義信得拯救(2023年6月18-24日)
第八週:詩十八及二十至廿一 君王|王者歸榮耀與上主(2023年6月25-7月1日)

第五週:詩十五及廿四 朝聖|朝見主居所的條件(2023年6月4-10日)
《詩篇》第十五至廿四篇,為卷一第三個聖殿敬拜的組曲。當中以扇形結構呈現,即從外至內表達箇中的內容,而作為中間部份的第十九篇,便是整個組曲的核心。本週會先介紹最外層的兩篇詩(第十五及廿四篇),一般稱為「進殿詩」。昔日的以色列人,當要前往聖殿——上主的居所,到底,作為一位朝聖者,他需要作何準備?怎樣迎見上帝,才能蒙主悅納?進殿詩正要向朝聖者作出提醒和說明。

-
《詩篇》第十五篇與廿四篇都被稱為「進殿之詩」,如何反映當時的進殿禮儀?其中又表達了對敬拜者怎樣的要求?
《詩篇》第十五篇與第廿四篇3-6節有著近似的結構,一般被認為是敬拜者進入聖殿時所使用,從詩歌的組成中可以看見,進殿的禮儀程序很可能分成三個步驟,以祭司/利未人與敬拜者對答的形式來進行:1.兩次「誰能到聖山朝見上帝」的提問 2.關於敬拜者的資格的回覆 3.應許的宣告。同樣的模式亦出現於賽三十三14下-16,可見這樣的進殿禮儀在當時是普遍地被認識的。
根據「進殿之詩」的內容,我們可以看見敬拜者的資格,除了有倫理道德層面的要求(包括了思想、行為、言語上的純正),還必須確信上帝創造和管治的權能(詩廿四1-2),宣認上帝是「榮耀的王」(詩廿四7-10),且主動尋求上帝的面(詩廿四6)。

-
以直正朝見不動搖的上帝:《詩篇》第十五篇,一開始便提到主的「聖山」,而結束時以朝聖者「永不動搖」作呼應,寓意上主成為人穩固的靠山。那麼,誰有資格得到上帝的庇蔭,以致在遇上生活各樣挑戰下,仍能穩步向前?詩人告訴我們,不是重覆的求問、不是豐厚的奉獻,而是行為正直,並貫切實踐公義的人,他們不但蒙主悅納,更被主所堅固,不輕易動搖。到了第廿四篇,可說是第十五篇的延伸,詩人強調惟手潔心清的人,才能登上主的聖山、主的居所;並且,這人必蒙主賜福,得榮耀之上主所拯救。
-
以信心投靠看顧人的上主:除了以直正的心倚靠上帝外,在第十五及廿四篇詩篇裡,詩人指出朝聖者必需相信上主,祂不但必使行公義的人不動搖,主更要以能力震懾列邦,為要使倚靠祂的人不再懼怕,放膽倚靠將地穩在海上的耶和華。無論惡人如何兇惡,甚至存心與上主為敵,最終,主仍然會得勝,眾城門為祂而開,在全地得著榮耀,投靠祂的必不落空。

-
在《詩》十五篇及廿四篇裡,對耶和華神的相信和投靠 — 「誰能居住你的聖山?」(十五1)和「誰能登耶和華的山?誰能站在他的聖所?」(廿四3),跟神子民的外在行動 — 「行為正直、做事公義」(十五2)或「手潔心清,意念不向虛妄」(廿四4)— 是一體兩面的。反思:試想想,在日常中我們可透過哪些行動表達對上主的相信和投靠?
編輯:黎光偉、盧啟智、余俊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