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3精選經卷閱讀計劃
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 2023.5.14
前言|回主頁|二二年一月《以斯拉記》|二月《尼希米記》|三月《撒迦利亞書》|四月《哈該書》《瑪拉基書》|五、六月《路加福音》|七、八月《使徒行傳》|九月《羅馬書》|十月《希伯來書》|十一月《啟示錄》-上|十二月《啟示錄》-中|二三年一月《啟示錄》-下|二月《利未記》一|三月《利未記》二|四月《利未記》三
五月精選《詩篇・卷一》壹 每週閱讀內容
第一週:導論|以生活與歌聲回應上主(2023年5月7-13日)
第二週:詩一1-二12 序章|有福的抉擇和應許(2023年5月14-20日)
第三週:詩三1-八9 哀求|在迫害中尋求公義(2023年5月21-27日)
第四週:詩九1-十四7 哀求|在困苦中得到記念(2023年5月28-6月3日)

第二週:詩一1-二12 序章|有福的抉擇和應許(2023年5月14-20日)
《詩篇》的首兩篇(第一、二篇)以及最後五篇(第一四六至一五零篇),是作者將詩歌匯集成書時所編排的,為整本詩集提供「序章」及「終章」。最後五篇皆以「您們要讚美耶和華」作結,勉勵跟隨上帝的人,即使面對各種挑戰的困難,但經歷一切過後,迎來的是上主的看顧與賜福,以致我們以無止盡的讚美作回應。而「序章」部份,作者為整卷詩集釐訂目標,《詩篇》編成的目的並不旨在成為民間一種娛樂,以及文化的承傳。作者寄望人們能透過詩人的樂曲與頌詞,學習過屬天的生活,帶著敬畏、心懷盼望、努力遵行主道,竭力成為上帝眼中有福的人,以致最終看得見上帝的看顧,不禁向主獻上頌讚。

-
《詩篇》第一、二篇作為全書的序章,以「有福」作為其共同的主題。當時以色列人對於「有福」的觀念,如何影響他們對這兩篇詩的理解呢?
傳統上以色列人對於「福」的理解,大致可以分成兩個方面,在舊約聖經中以兩個不同的希伯來文字詞來表達。第一個字是בְּרָכָה,通常表示獲得實質上的、可見的好處,中文聖經有時將之翻譯成「蒙福」(詩三十七26)或「得福」(箴廿八20)。
第二個字是אֶשֶׁר,亦即是《詩篇》第一、二篇所用的「有福」一字。這個字的動詞形態是אָשֵׁר,除了「有福」之外,在舊約聖經中還常用作表達「幫助」(賽一17)、「引導」(箴廿三19、賽三12、九16)以及「行走」(箴四14、九6)。可見比起物質上的豐富,《詩篇》第一、二篇所指的「有福」,更多指向有上帝引領作出正確的選擇,從而得到的滿足和快樂。聖經中一些較早期的經文,例如利亞的婢女悉帕生亞設的記載:「 利亞給他起名叫亞設,說:『我真有福啊,眾女子都要稱我有福。』」(創三十13)以及提幔人以利法對約伯的勸說:「看哪,上帝所懲治的人是有福的!所以你不可輕看全能者的管教。」(伯五17)都印證了這樣的觀點。

-
以生死禍福為序幕:作為《詩篇》的首兩篇,您會發現,既沒有讚美或感恩、沒有祈求或代求,亦沒有俯首認罪求赦免的禱文。而是一個關乎生死禍福的抉擇。按原文順序,第一篇起始便說:「一個有福的人,他會⋯⋯」到了第二篇詩歌的結尾,經文重申「蒙福歸予所有投靠祂的人」。作者要向每位吟誦《詩篇》的人說明,《詩篇》並非一些古人對信仰的隨意抒發;相反,作者藉集合不同時代先賢的創作,說明跟隨上帝的道路,是一條蒙福之路。然而,作為上帝的子民,必須要為自己的生活作出抉擇,惟有那些立志成為主眼中蒙福的人,才能經歷上帝寄妙的保守和帶領。
-
以上帝律法為根基:那麼,究竟如何成為一個「有福的人」?詩人在首兩篇的詩歌裡指出,從個人以致國家的領袖,惟有喜愛、思想耶和華的律法,存敬畏的心事奉耶和華,才能踏上蒙福之路。所以,整卷《詩篇》的內容,是以耶和華的律法作為道德基礎;無論上帝子民的人生遭遇到任何境況,他們仍要努力理解上帝的話,並以敬畏的心去遵行,以致得見上帝應許的成就,親嘗上主加倍賜予的福氣。
-
以投靠上主為信念:當然,屬主的人都明白,在遵行上帝教導的過程中,從來不是一帆風順。上帝子民和世人無異,同樣有機會遭逢厄運,甚至遇上迫害和委屈。而作者明白到,主期望跟隨祂的人,並不是要做到完美無瑕、所向無敵。相反,在信仰生活的歷程中,主要我們看見自己的不足和限制,以致體會信靠主的重要。在往後148首詩歌中,詩人不但記錄了他們生活遇上多大的挑戰和困難,也一次又一次重申,我們能靠著主,度過一切難關。

-
正如「閱讀導引」所言,作為全卷《詩篇》的序章,《詩篇》第一和第二篇強調人得福的途徑在於選擇 — 在充滿風浪的世界中選擇跟隨上帝便是「有福的」(אֶשֶׁר)。反思:試跟組員討論,《詩篇》中對福氣的定義跟這個世界對福氣的定義有什麼不同?這如何影響您的信仰生活?
-
第一篇提到「喜愛耶和華的律法,晝夜思想」便是「有福的」(אֶשֶׁר),第二篇則提到「敬畏」和「投靠」耶和華的同樣是「有福的」。反思:試跟組員們分享您如何在這兩方面經歷上主的帶領,並因而得福?
編輯:黎光偉、盧啟智、余俊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