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22BS_2023全年限定經卷_Web.jpg

2023精選經卷閱讀計劃
​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 2023.4.23

icon_para.jpg

第十二週:利廿六1-46 盟約人生|生死禍福的生活抉擇(2023年4月23-29日)

來到《利未記》的尾聲,整個神聖法典的教導,最終以上帝與聖民的盟約為依歸。上帝主動與以色列民立約,以說明彼此間的關係——以色列民以耶和華為上帝,耶和華收納以色列民為子民。而在這盟約關係底下,作為上帝的子民,以色列需要遵守約定,聽從上主的吩咐;同樣,上帝亦遵守祂的承諾,成為他們的主。故此,到了第廿六章,上主透過摩西重申盟約,並闡明生死禍福的選擇。在立約的基礎上,聖民遵主道得福,違背便得禍,上帝的子民必須緊記,並為每天生活作出抉擇,以致可以在上主應許的土地上存活,一代一代延續下去。
 

icon_history.jpg
  • 利未記第廿六章屢次提及上帝的約,到底當時的契約觀念,如何幫助以色列人認識自己與上帝的關係?

在古代社會之中,從兩國之間和平關係的維持,到夫妻之間婚姻關係的締結,都是透過立約的方式來實現。根據對古代契約文件的解讀,可以看見透過預告守約與違約的後果,讓雙方避免作出破壞關係的行動,正是當時立約的主要作用。例如主前十三世紀的埃及-赫梯和約,最後就有以下的內容:「⋯⋯對於這塊銀板上的說話,若有人不遵守它們,赫梯的一千神明與埃及的一千神明,將會催毁他的房子、他的土地、和他的僕人。若有人重視且遵守這塊銀板上的說話,無論他是赫梯人還是埃及人,赫梯的一千神明與埃及的一千神明,將會保祐他安康、長壽,又保祐他的房子、他的土地、和他的僕人。」

藉著當時普遍被認識的契約觀念,上帝要讓以色列人明白,即使他們已經歷過出埃及的拯救,但假如要持續地作上帝的子民,就要不斷積極作出守約的選擇,過好分別為聖的生活。而上帝自己提出堅立盟約的保證,提醒以色列人即使有迷失違約的時候,也可以透過悔改回轉,重新恢復與上帝立約的關係。

 

icon_word.jpg
  1. 分別為聖具備道德基礎:第廿六章是《利未記》神聖法典(第十八至廿六章)的總結,一開始(廿六1-2),經文以「除耶和華以外不可有別的神」和「當守安息日」的吩咐,重申上帝在西乃山頒佈的十條誡命,這也是神聖法典內容的核心(參十九1-37)。由此看來,當以色列要履行與上帝所立的約,即時時代會轉變,但基本的道德原則仍然存在;聖民在這倫理基礎上,從現有的生活中分別出來,逐步建立跟隨上主的信仰生活,並在過程中認識上帝、明白主心意。
     

  2. 實踐成聖需要作出抉擇:接著,經文列出了遵守或違背盟約的結果,說明上帝與以色列立的約,是關乎生死禍福的盟約。聖民因遵行誡命而得福,若違背誡命則得禍,而上帝是信實的,必按聖民的選擇履行彼此的約定。故此,當以色列民要履行與上主的約定,實踐分別為聖的生活,他們需要在生活上作出抉擇。這是上帝賦予聖民的責任與權利,讓跟隨上帝的人,不因相信上帝便停止學習、安於現狀,透過生活的抉擇,不但得以成長,更成為美好的見證。
     

  3. 藉悔改與救贖恢復成聖:雖然經文強調盟約關乎生死禍福,然而,在這段落的最後部份,卻加插了一個特別的部份,也是盟約中最能說明上帝愛和信實的部份。當中指出,假如聖民違背上帝的吩咐、破壞了彼此的盟約、被禍患所困,於是,他們重新向上帝呼求,承認自己的過犯,並著實悔改,上帝不但記念與他們所立的約,更拯救他們,將他們贖回來,這不但貫切上帝誡命裡的贖回原則,施行慈愛;更顯明上帝的信實,祂的話永遠堅定,祂的愛永不磨滅。
     

icon_walk.jpg
  1. 正如「閱讀導引」所言,《利》廿六章的要旨是「生死禍福」的神學,即遵守與上主的盟約便會得福,反之若違背盟約便會得禍。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,得福的段落(廿六3-13)與得禍的段落(廿六14-39)並不是平行的。得福是連貫而整全的,但得禍卻是分五個階段發生,一個禍患的發生不必然導致另一個禍患的發生,而在另一階段的禍患發生之前,都有類似「如果這樣,你們還不接受管教 / 不聽從我」的短語(廿六18、21、23、27),從而說明降禍並非上主對子民的終極心意,而是希望祂的子民能藉著眼前的艱難有所反思,向祂回轉悔改,並重新透過遵行上主的律例典章得著生命。

    反思(1):在您的生命中,有沒有試過因遵行上主的吩咐而行而得福?試跟組員分享並彼此勉勵。
    反思(2):在您的生命中,有沒有試過因向上主回轉悔改而重新得力的體會?試跟組員分享並彼此勉勵。
     

​編輯:黎光偉、盧啟智、余俊德
 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