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3精選經卷閱讀計劃
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 2023.4.2
前言|回主頁|二二年一月《以斯拉記》|二月《尼希米記》|三月《撒迦利亞書》|四月《哈該書》《瑪拉基書》|五、六月《路加福音》|七、八月《使徒行傳》|九月《羅馬書》|十月《希伯來書》|十一月《啟示錄》-上|十二月《啟示錄》-中|二三年一月《啟示錄》-下|二月《利未記》一|三月《利未記》二
四月精選《利未記》三 每週閱讀內容
第九週:利廿三1-44 聖與凡俗|生活中反映主的神聖(2023年4月2-8日)
第十週:利廿四1-23 聖與凡俗|生活中尊重主的聖名(2023年4月9-15日)
第十一週:利廿五1-55 聖與凡俗|生活中善用主的聖地(2023年4月16-22日)
第十二週:利廿六1-46 盟約人生|生死禍福的生活抉擇(2023年4月23-29日)
第十三週:利廿七1-34 盟約人生|歸主為聖的生活總綱(2023年4月30-5月6日)

第九週:利廿三1-44 聖與凡俗|生活中反映主的神聖(2023年4月2-8日)
到底,上帝的子民,要過一個怎樣的生活?《利未記》告訴當時的以色列民,上帝的神聖的,所以屬祂的人,要學習過聖潔的生活。第十八章至廿六章,闡述了神聖法典的內容,從基本原則,到祭司與祭牲的聖潔要求。來到第廿三章,《利未記》記述以色列民要過的聖節期,透過這些節期,不但回顧及回應主的施恩,在普天同慶的同時,記念有需要的人,以對應上帝的拯救與同在。

-
利未記第廿三章記載了節期的頒佈,到底定期地守節對當時的以色列人有何重要意義?
根據學者的研究,節期在古代不同文化的宗教信仰中,普遍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由於古代社會以農耕為主,季節的有序循環是維持生計所必需,在當時人們的世界觀裡面,自然規律是在神明的操作下才得以正常運轉。因此,每年在特定的時間進行獻祭和敬拜,透過取悅神明而祈求風調雨順,就形成了守節期的風俗習慣。
然而,利未記廿三所展現的,是上帝主動透過摩西頒佈節期,就是安息日以及三個主要的節日:逾越節(或稱除酵節)、收割節(或稱七七節)、住棚節(或稱收藏節),並且規定在這些日子要停止一切勞動工作和召集「聖會」,吩咐以色列人要世代遵守。這些節期除了提醒以色列人,記得自己乃是活在上帝的保守之中,更可以藉此機會向後代子孫,複述上帝拯救整個以色列民族,讓他們脫離埃及的奴役、不再受苦工的束縛、最後蒙帶領進入應許之地的過程。守節的意義不是期望取悅上帝以換取平安,而是幫助以色列人明白,假如他們在生活中順服上帝、持守應有的聖潔,就能長久不斷地經歷上帝所賜的恩典。

-
體現上帝創世的秩序:主透過摩西要以色列民守節,主強調這是「我的節期(利廿三1-2)」,說明子民過節,必然與上帝有關。上主率先提出的節期是安息日(廿三3),成為所有以色列民守節的基本;安息日對應《創世記》的記載,上帝用六日造天地,然後歇了一切的工,並賜福第7日,分別為聖(創二3-4)。安息日不但體現上帝創造的奇妙,更說明主是那位將混亂化為秩序的上帝。當子民按上帝的吩咐過節時,他們不但遵行主的教導,更透過慶祝各種節日,放下手上的工作,讓所有人能按上帝作息的秩序生活,停下來享受上帝所給予的恩典。
-
重述並回顧主的拯救:另外,全章提及的「聖會」可歸納為三個,分別是逾越節、七七節以及住棚節,三個節期均與上帝拯救以色列人有關,逾越節記念上帝拯救他們出埃及、七七節是記念上帝將應許之地賜予他們;住棚節是認念主帶領以色列民行過曠野路、與沿途與他們的先祖同在(43)。這些節日都是要提醒以色列民,那位上帝,不但將他們的先祖,從埃及為奴之地拯救出來,更要他們的後代,透過主成為蒙福的一群,並且使人得福。
-
蒙恩者同樣學習施恩:不過,當中值得留意的是,三個節期不但給予屬聖子民作息的規律;上帝更藉節期,要屬祂的人關心身邊的需要,分享上帝的憐憫。如七七節,又稱收割節,上主不但吩咐他們將部份收成奉獻出來,更要求子民不要作田間收盡莊稼,要留給寄居和有需要者執拾(22)。住棚節雖然是記念以色列人在曠野生活的日子,然而,上帝卻要他們帶著笑容,採摘果子,一同歡慶七日,分享蒙主拯救的快樂。讓感恩的同時,也效法主向人施恩。

-
《利》廿三有關節期的段落,以「安息日」為提綱挈領(廿三3),其意義在於提醒以色列人,他們是被上主分別為聖的子民,是上主與他們立約的記號(出三十一13)。因此,以色列人在安息日放下手上的工,重整屬上主的生活秩序,把身心靈都歸予上主。反思:在越來越繁忙的現代社會,我們似乎無可避免地要為日常生活中的不同事情操心。試反思我們會在什麼生活範疇上容易經歷失序,並分享我們可如何重整我們的生活,從而經歷與上主同活的輕省?
-
《利》廿三接著提及三大節期 — 越節、七七節、住棚節,其內容重點都是指向「出埃及事件」中耶和華神對以色列人的顧念、拯救與供應。其特別之處在於,慶祝節期不只有獻祭儀式,同時也吩咐以色列人要效法上主,顧念其他有需要的生命(廿三22)。反思:基督徒也會有不同的節期,例如將臨期(聖誕)、復活節期等,經文提醒我們對上主的「記念」不單在於儀式,同時也在於實踐上主的吩咐、活出上主的生命、成為其他生命的祝福。
編輯:黎光偉、盧啟智、余俊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