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22BS_2023全年限定經卷_Web.jpg

2023精選經卷閱讀計劃
​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 2023.1.1

icon_para.jpg

第九週:啟十七1-十八24|基督審判六:巴比倫徹底覆亡(2023年1月1-7日)

《啟示錄》第十六章,約翰透過七碗的異象,說明主向撒旦、以及跟隨牠的邪惡勢力施行終極審判,上帝要將祂盛滿的忿怒傾瀉到他們身上。藉此勉勵當時的教會,縱然在當時社會受到嚴竣的迫害和排擠,甚至到了危及生命的地步;然而,忍耐是有終點的,持守所信是有價值的。到了第十七章及十八章,經文藉異象宣告,即使是當時無堅不摧、所向披靡的羅馬帝國,最終亦難逃上帝的審判,他們將要承擔罪的後果,面對淪陷與敗亡。
 

icon_history.jpg
  • 啟示錄第十七章以一個騎在獸上的女人,來作為邪惡勢力的形象,對當時的讀者有何特殊意義?

早在巴比倫時代,其神話中司掌戰爭、政權的神明伊絲塔(Ishtar),就是以騎或站在兩頭母獅子上的女神形象出現。伊絲塔同時又是司掌繁殖和性愛的女神,在神話中以擁有眾多情人和仰慕者而聞名。羅馬神話中的女神雅典娜和維納斯,其形象都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伊絲塔的特質。

在神話中伊絲塔所跨乘的猛獸是其力量象徵,而啟示錄對女人所騎朱紅色的、七頭十角的獸,有著這樣的解釋:「那七個頭就是女人所坐的七座山……」根據羅馬神話傳說,羅馬是起源於凱馬路斯、契斯庇烏斯、法古塔爾、奧庇烏斯、巴拉丁、蘇古沙與威利亞七座山的區域,故羅馬城又被稱為「七丘之城」。因此,只要啟示錄提及「七座山」這個象徵,當時的讀者必定明白是指向羅馬帝國的勢力。

由以上種種跡象可知,當啟示錄刻意將邪惡勢力的形象,描繪成騎在獸上的大淫婦,正是要說明惡者動用了權勢、軍事力量、不道德的性關係等種種手段,試圖迷惑列國、迫害信徒,而當時的羅馬帝國正是其勢力的具體表現。而第十八章就以巴比倫傾覆的宣告,來預示這些曾經猖狂一時的惡勢力,最終亦難逃上帝審判的結局。

 

icon_word.jpg
  1. 大淫婦巴比倫:當第十二、十三章,約翰從大龍、海獸和地獸的異象,象徵撒旦勢力在地上蔓延,並且偽裝成上帝,透過經濟利益和似是而非的幻象,以壓倒性的姿態、引誘地上的人跟隨牠的教導,並且迫害忠於上帝的教會群體。然而,經文一再強調,撒旦早已在天上的戰爭中被打敗,天上再沒有他容身之處,故此,即使邪惡勢張狂,但上主仍與教會同在(第十四章)。

    現在,經文出現全新的異象——朱紅色獸和大淫婦,來說明撒旦及跟隨牠的惡勢力,將面臨的終局。當中的大淫婦,亦即大巴比倫,意指的並非已消失多年的古巴比倫帝國,而是當時偶像林立、道德倫喪、殘害眾聖徒的羅馬帝國。第十七章以異象的方式,說明羅馬帝國勢力的擴張與惡行;但值得的是,異象中一再強調,這勢力源自無底坑,結局就是走向滅亡。而羔羊基督將要與惡勢力一同爭戰,並且戰勝,最終,那些與主一同得勝的,就是一直忠心跟隨祂的人。
     

  2. 覆亡的巴比倫:進入第十八章,天使宣佈「巴比倫城」的覆亡,城中所有掌權者及既得利益者,均為巴比倫的淪陷唱起哀歌。異象所指的巴比倫城,相信同樣是暗示當時的羅馬帝國。經文借用古以色列先知對巴比倫的預言(參《耶利米書》第五十至五十二章),以及對海港推羅、西頓被摧毁的預言(參《以西結書》第廿六至廿八章),說明上帝對惡勢力的審判和刑罰必定兌現。

    整個宣告分為三個階段,首先是上主差派天使作出審判,然後是城中的掌㩲者和既得利益者的呼喊和哀悼,最後,主藉天使將一切止息了。當我們進一步了解宣告的內容,會發現上主的審判,帶出兩方面的影響。一方面,上主拯救正被惡勢力蹂躪受苦的人,使他們逃離困境,為受屈、被害的聖徒伸冤;另一方面,那些為著眼前利益、投靠這城、以此圖利的人,最終將一同沉淪,所建立的必歸於無有,且將要面對上帝的刑罰。
     

icon_walk.jpg
  1. 誠如「內文淺釋」所言,在十七和十八章中,《啟》的作者以已消失多個世紀的巴比倫帝國暗喻當時的羅馬帝國,其用意在於把兩者的強大但墮落作出類比。在當時的羅馬,本身極度富有的人不多,但其餘很多人卻都被這個商業帝國帶來的強大所誘惑(十八3)。在世人眼中,羅馬帝國是當時盛極一時的帝國,但在《啟》的描述中,強盛的背後卻充滿著窮奢極侈和不公義(十七4、十八3-6、11-19、22-23),最終會招至神的審判。財富本是中性的,但當它成為我們生命追求的中心或安全感的來源時,便要留心。
    反思(一):當我們足夠時,會否跟別人比較,希望得到更多?當我們缺乏時,會否因此而坐立不安,變得憂慮?主說:「......你們需要這一切東西,你們的天父都知道。你們要先求神的國和他的義,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。所以,不要為明天憂慮,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;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。」(太六32-34)
    反思(二):在新的一年,我們在哪方面願意立志過得更加簡樸,幫助我們騰出空間專注於尋求主?

     

​編輯:黎光偉、盧啟智、余俊德
 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