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2精選經卷閱讀計劃
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 2022.12.4
前言|回主頁|一月《以斯拉記》|二月《尼希米記》|三月《撒迦利亞書》|四月《哈該書》《瑪拉基書》|五、六月《路加福音》|七、八月《使徒行傳》|九月《羅馬書》|十月《希伯來書》|十一月《啟示錄》-上
十一月精選《啟示錄》-中 每週閱讀內容
第五週:啟六1-八5|基督審判二:揭開審判的七印(2022年12月4-10日)
第六週:啟八6-十一19|基督審判三:吹起警報的七號(2022年12月11-17日)
第七週:啟十二1-十四20|基督審判四:矛盾擴大的時刻(2022年12月18-24日)
第八週:啟十五1-十六21|基督審判五:災難傾倒的七碗(2022年12月25-31日)

第五週:啟六1-八5|基督審判二:揭開審判的七印(2022年12月4-10日)
當約翰在第四、五章闡述天上的敬拜,說明上帝與基督的得勝與榮耀後,到底,天上所發生的事,對當時活在地上的信徒有何影響?第六章起,約翰接續羔羊能揭開的7印書卷,透過上主將封印續一解開,揭示地上的苦難,信徒被壓迫;然而,在連場挑戰中,主藉異象告訴信徒,一切盡在祂的掌握之中,主不但認識屬祂的人,最終信徒會得到拯救。

-
猶太人對「印」的傳統認識,如何影響他們對啟示錄中異象的理解?
如何對重要的法律文件(例如契約、票據、交易記錄等等)進行長時間的保存,自古以來都是不容易解決的難題。無論是以泥板、蒲草紙、羊皮卷、木板或金屬板作為載體,這些文件既要便於隨時查閱,又要讓其上的文字得以抵抗歲月的侵蝕。為了兼顧兩者,「一式兩份」的文件繕錄方式,在主前兩千年就開始出現,並一直維持到希臘羅馬的時代。
「一式兩份」的繕錄方式,是指將文件在同一張蒲草紙或羊皮卷(或是其他材質的載體)上抄寫兩次,之後將其中一半捲起、摺疊,再以「印」加以封緘保存,留下另一半作為平日查閱的部分。一旦未封存的一半出現缺毁、或是有遭到篡改的嫌疑,那麼在審判官和見證人的主持下,可以將封存的「印」解開,將保留原樣的文本展示出來。
耶利米書卅二9-15:「我便向我叔父的兒子哈拿篾買了亞拿突的那塊地,秤了十七舍客勒銀子給他。 我在契上簽字,將契封緘,又請證人來,用天平把銀子秤給他。 我又將按照法定條例所立的買契,就是封緘的那一張和敞開的那一張, 在我叔父的兒子哈拿篾和簽字作證的人,並坐在護衛兵院內所有猶大人眼前,交給瑪西雅的孫子尼利亞的兒子巴錄。 我在眾人眼前囑咐巴錄說: 『萬軍之耶和華-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說:你拿著這文件,就是封緘的和敞開的買契,把它們放在瓦器裏,以便長久保存。 因為萬軍之耶和華-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說:將來在這地必有人再購置房屋、田地和葡萄園。』」顯示早在以色列王國時期,猶太人已有應用此法的習慣。
基於此,當深明猶太傳統的信徒讀到啟示錄第六章,七「印」被逐一揭開的場景,相信很自然就聯想到上帝的旨意和計劃,不會受到地上勢力的阻礙和改變,並且要忠實地被展露和執行出來。而啟示錄第七章描寫上帝眾僕人的額上蓋「印」,也是要讓當時的信徒體會到,自己就像被封印保存的文書一樣,雖然經過艱苦歲月的洗禮,但其中仍有上帝最周全的保護和看顧。

-
你來!:經文強調,7封印的書卷皆由羔羊打開,祂是惟一配有展開並閱讀書卷的人(啟五3-5),然後,封印便逐一打開。首4個印,分別提到四匹不同顏色的馬,他們出去象徵各種災禍的來臨。值得留意的是,這些異象明顯與《撒迦利亞書》所描述的相似(亞一7-11;六1-8),兩者指的皆為戰馬,馬上的騎士按著上級的指示,四出執行地上的任務。儘管人們對《啟示錄》首四封印的細節有不同的見解,但可以肯定的是,經文要強調,這些戰爭、飢荒、瘟疫,全出於上主的命令;每個執行任務的騎士,均基於上帝使者的吩咐(「你來」或譯作「去!」),以此鼓勵當時受苦的信徒,預告上帝的審判已經臨近。
幾時?:到了第五印,發言者從上主轉到已離世的信徒身上,經文指出,他們都是因上帝的道而被殺的殉道者,就像獻在祭壇上的祭牲一樣。殉道者彷彿代表當時所有受苦的信徒,向主哀求:「神聖真實的主宰啊,你不審判住在地上的人,為我們所流的血伸冤,要到幾時呢(啟六10)?」接著,異象中的主雖然沒有答話,但卻以行動代替語言,不但肯定他們的義(白袍),並暗示信徒要堅忍。接著,隨著第六印的揭開,主要顯明,對逼害者的審判,是勢在必行的(啟六9-17)。這裡所描述的處境,正是主耶穌在世時,引用舊約末日審判的預言(可十三24-27;路廿三30;另參賽卅四4,何十8),藉此應許屬主的人,上帝不但知道信徒的困難,更會親自回報、拯救他們。
蓋上印:就在揭開第六印的期間,出現一個插曲,鏡頭突然轉到天上。跟首四個封印被揭開時一樣,由上主先發出命令,在祂審判全地以先,為全地(地的四角)屬主的人「蓋上印」。有關「印」或「印記(σφραγίζω, sphragizō)」,使徒保羅曾以此比喻屬上帝的人:「在基督裏你們聽見真理的道,就是那使你們得救的福音,你們也信了他,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(弗一13)。」所以,「印」象徵的是,主對當時受逼害的信徒,作出保證和看顧。主提醒眾教會,他們因跟隨主的緣故,已經因主的寶血洗淨、在父上帝面前成為義。在地上雖然有患難,但在主的國裡,他們已罪得赦免,不再承受罪帶來的審判與刑罰,並且與上帝和好,以敬拜恩主為樂,任何勢力和患難都不能改變這事實。

-
在《啟》六章中,不同的印被打開,代表不同的災難臨到地上,有關於戰爭的(第一和第二印)、有關於經濟的(第三印)、有關於天災瘟疫的(第四印),甚至有因信仰而受逼迫的(第五印)。但正如「內文淺釋」提到,困苦的現實處境並不是無意義的,而是代表上帝的終極審判正在臨近,為屬祂的人伸冤。反思:上帝的審判對您有什麼意義?如果上帝的終極審判是要伸張在此世未必能得以伸張的公義,這對您過今天的生活又有什麼啟迪?
-
縱觀第六至七章,「白袍」一詞不斷重複在其中,包括六11、七9和七13-14。在經文中,穿白袍的人代表著屬上帝的人,甚至因持守信仰而犧牲了的人。而有一點特別的是,在七14中,經文提到「這些人是從大患難中出來的,他們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得潔白。」這說明了白袍既是上帝的賜予(六11),同時也需要信徒竭力持守。而在七章的結尾(七15-17),經文作出鼓勵,說上帝必會認得曾為祂持守過信仰的人,到了末後,「他們不再飢,不再渴⋯⋯因為寶座中的羔羊必牧養他們,領他們到生命水的泉源;神必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。」反思:今天您有沒有什麼生活上的層面是需要學習為主持守的呢?試彼此分享,並在禱告中守望彼此。
編輯:黎光偉、盧啟智、余俊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