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2精選經卷閱讀計劃
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 2022.11.6
前言|回主頁|一月《以斯拉記》|二月《尼希米記》|三月《撒迦利亞書》|四月《哈該書》《瑪拉基書》|五、六月《路加福音》|七、八月《使徒行傳》|九月《羅馬書》|十月《希伯來書》
十一月精選《啟示錄》-上 每週閱讀內容
第一週:導論|耶穌基督的啟示(2022年11月6-12日)
第二週:啟一1-20|基督宣告一:聽而行者便是福(2022年11月13-19日)
第三週:啟二1-三22|基督宣告二:對七教會的勉勵(2022年11月20-26日)
第四週:啟四1-五14|基督審判一:聖父聖子得榮耀(2022年11月27-12月3日)

第一週:導論|耶穌基督的啟示(2022年11月6-12日)
一提到《啟示錄》,不論是主內的肢體,抑或是教外的朋友,總會聯想到和末世預言有關的事情,包括末日大災難、「六六六」的危機、信徒被接升天以及世界最終被毀滅等等。然而,當認真去看全書內容,卻發現難以理解,當中許多內容彷彿天馬行空、似是而非,讓人模著頭腦。是的,《啟示錄》既為教會建立初期的書信,倘若我們純粹以今天的視覺理解當時的內容,難免會捉錯用神,甚至偏離了書信的意思。為此,在閱讀《啟示錄》以先,有四個概念想跟大家分享,然後才進一進理解內文:

-
這確是一封書信:經文清楚提到「約翰寫信給亞細亞的七個教會(一4-5)⋯⋯」儘管受信群體遠遠不只這七間教會,但就內文的格式、對七間教會的描述,它確實具備作為書信的條件;或者說,作者確實以書信的形式,向當時的受信者,表達重要的信息。故此,即使《啟示錄》的內容涉及「未來」,但這封書信,並非專為「未來」的信徒而寫的;相反,這封信的對象是當時受信的教會群體,按著他們當時的處境,作出及時的回應和教導。而這些內容,到今天仍然影響當代的信徒,成為我們跟隨基督的重要準則。
-
耶穌基督的啟示:書信的開首便提到,這是「耶穌基督的啟示,就是上帝賜給他,要他將必須快要發生的事指示他的眾僕人(啟一1)⋯⋯」許多時候,我們只將注意力放在「啟示」,然而,全書的主角和焦點,卻是「發出啟示的耶穌基督」。經文的重點,並非要滿足讀者和後來的人,對末日的好奇心;而是要強調基督的掌權,祂是「α」和「ω」(創始與終結者),是帶來最終的審判和救贖,而祂的話必定應驗,所以,作者勉勵當時的信徒要忍耐,因為「⋯⋯凡遵守這書上預言的有福了(啟廿二7)。」
-
舊約的天啟文學:文中採用了大量的象徵性語言,包括圖像、聲音和數字。對當時的信徒來說,這種表達並不新鮮;相反,作者承襲了舊約天啟文學的手法,甚至引用當中的內容。當中包括《以賽亞書》、《以西結書》、《撒迦利亞書》、《但以理書》等,這些天啟的內容都有一個共通點,就是當屬上帝的人遭遇生命的困境,信仰生活找不到出路。先知們便藉著上帝指示的異象和預言,帶領祂的子民,以上帝的視覺,以更高更遠的角度,窺看事情的始末;目的是讓當時的人知道,上帝早在天上作出行動,並且已經對地上帶來影響,天國子民最後會得到救贖,上帝必掌權,這些應許必定兌現。
-
當時教會的挑戰:既然書信是寫給當時的信徒,那麼,在閱讀《啟示錄》時,就要稍為了解第一世紀亞西亞地區各教會的處境。當時亞西亞的基督徒,即使沒有受到羅馬政權系統的打壓和迫害,面對與羅馬社會普遍的習俗文化不同,信徒難免遭到誤解和排擠;在加上作為亞西亞地方政府,為了表達對羅馬皇帝的忠誠,因而全面推行君王崇拜,這行動就更將敬奉獨一上帝的人排拒於外。結果,在利益、關係、社交生活交纏底下,基督徒要妥協還是堅持所信,便受到非常嚴峻的挑戰,這挑戰甚至到了教會領袖被流放、被殺害的地步。究竟,在看不見前境下,當時的應該要如何自處,這也是《啟示錄》要回應的課題。

《啟示錄》是整本聖經的最後一卷書,書中有大量天啟文學的元素,充滿著此起彼落的「天庭隱喻」。因此,長年以來都成為了教內外的「獵奇」對象,例如:什麼是「666」?誰是「大紅龍」和「大淫婦」?甚至有很多人透過《啟》不斷推算所謂的末日何時來到。然而,我們今次會從書信的角度去重看一次《啟》,盼望不再停留在一些空中樓閣的猜想,而是能「落地」地實踐《啟》對信徒現世的生活指引。
實踐
-
試用一週的時間,先以鳥瞰式的方式速讀一次《啟》,簡單記低有所不明白的地方。
-
試從書信的角度,想想《啟》用上大量「天庭隱喻」的目的,並那些經文跟當時信徒的生活有何關連。
編輯:黎光偉、盧啟智、余俊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