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2精選經卷閱讀計劃
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 2022.10.16
前言|回主頁|一月《以斯拉記》|二月《尼希米記》|三月《撒迦利亞書》|四月《哈該書》《瑪拉基書》|五、六月《路加福音》|七、八月《使徒行傳》|九月《羅馬書》
十月精選《希伯來書》每週閱讀內容
第一週:來一1-二18|超越天使帶來救恩的基督(2022年10月2-8日)
第二週:來三1-四16|超越摩西帶來安息的基督(2022年10月9-15日)
第三週:來五1-十39|超越大祭司使人堅忍下去的基督 (2022年10月16-22日)
第四週:來十一1-十二29|超越信心歷史創始成終的基督(2022年10月23-10月29日)

第三週:來五1-十39|超越大祭司使人堅忍下去的基督 (2022年10月16-22日)
接著下來,作者進一步說明基督大祭司的角色,祂為父上帝所差派,不但超越眾祭司的體系,更成為祭物,一次過為世人的罪獻祭;而只有祂才能成為上帝與人更美好之約的中保,成就上帝當初救恩的應許。故此,作為信徒,我們就不應在信仰上倒退,甚至背棄原本所信,轉信猶太的傳統,惟有堅持跟隨基督,並在信仰基礎上在繼續進深,以致靈命變得成熟,才能站立得穩,在變化的環境中辨清主的心意。

-
在希伯來書作者的時代,大祭司在猶太人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?
自亞倫被膏立為大祭司以來,這個職任一直在亞倫的家族中代代相傳,直到王國時代開始,以色列王擁有任免大祭司的一定權力。在職能上,王和大祭司分別主理國家的政治和宗教事務,同時又在權力上互相制衡。
在經歷亡國被擄之後,以色列原有的王族逐漸沒落,但大祭司的傳承仍得以保留,此消彼長之下,最終無論在政治或宗教方面,大祭司都成為了猶太人實質上的最高領袖。來到主後第一世紀,大祭司在猶太議會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,其管治者的角色甚至比宗教上的職能更為突出。
基於上述的情況,被羅馬政府指派管理猶太人的官員,無論是希律家族還是行省總督,都必定會傾全力介入及干預大祭司職位的任免,導致在短時間之內,大祭司的更迭前所有未有地頻繁。根據歷史資料顯示,在主後70年第二聖殿被毁前的六十年內,被任命為大祭司的人數,比從亞倫到被擄期間,任職大祭司的人數更多。

-
在跟隨基督的路上,沒有後退或丟棄的理由(五1-六20)。承接上文,作者繼續指出,基督完美履行大祭司的工作,不但體恤人的軟弱,更透過順服天父,成為永遠救恩的根源。正因如此,面對當時教會的迫害和受辱。作者勉勵當時的信徒,倒退甚至放棄跟隨基督,不但不能像農作物一樣開花結果,更喪失從主以來的福。相反,惟有堅持到底,設法脫離信仰的初階,加強自己屬靈的分辨能力,才能繼續成長,直至靈命變得成熟。
-
在跟隨基督的路上,信賴更新且完備的盟約(七1-八13)。接著,或許有信徒問,基督既非利未人,怎樣能擔當大祭司,成為上帝與人的中保,替世人贖罪?筆者認為,雖然作者無意力證基督成為大祭司的合法性;但是,他卻要透過古時亞伯拉罕遇見祭司麥基洗德的事蹟,說明早在摩西律法以及利未人祭祀制度建立以先,與上帝和好、救贖的行動已經存在;而耶穌基督,正是終極的救贖主,因著祂,上帝與世人另立新約,透過基督使信徒成為上帝子民。
-
在跟隨基督的路上,坦然地付上對主的信心(九1-十39)。最後,作者進一步說明,那位被上帝所差遣的基督,是世人得救惟一的途徑。因為,過去流下來的禮儀只是表徵,信靠基督才是表徵背後真正的意思。古時後,以色列民透過會幕及聖殿與主相會,並且透過大祭司,在上帝面前尋求赦免;但如今,基督卻透過十架的流血,一次過為世人獻上贖罪祭,以致信靠主耶穌的人,藉主得以成聖,能坦然無懼來到上帝面前,與主建立愛的關係。

-
在六章1節,《來》的作者鼓勵教會「應當離開基督道理的基礎,竭力進到成熟的地步」。反思:試回想自己的信仰歷程,有什麼方面是您認為自己需要繼續在主裡成長,被主模塑的呢?
-
在五至十章的整個大段落中,經文不斷強調和論證 - 相比從前的猶太式宗教,基督是「更好的指望」(七19)、是「更美之約的中保」(七22)、是更美好的「大祭司」和聖所(九11),讓我們知道宗教行為不是讓我們能與上帝連結的原因,而是我們在主基督裡與上帝相遇後的回應,惟有主基督能讓我們進到上主跟前。反思(1):試想想,相比起從前的生活,您在信主後的生活和生命有什麼變化?反思(2):當我們在生活上遇到不順利或困難時,有沒有試過想藉著一些外在行為幫助我們得到心安呢?效果如何?能否長久?讓我們彼此勉勵,學習凡事先在禱告中回到主基督的平安中。
編輯:黎光偉、盧啟智、余俊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