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21BS_2022全年限定經卷_Web.jpg

2022精選經卷閱讀計劃
​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 2022.8.14

icon_para.jpg

第七週:徒廿一1-廿三10|新群體的見證——選上受枷鎖的路(2022年8月14-20日)

當保羅進行第三次傳道旅程後,啟程到回耶路撒冷,結果在聖殿被補,並且接受審訊,最終,保羅循著這審訊的途徑,輾轉上訴到羅馬,期望能在凱撒面前申辯,為基督作見證。根據經文記載,保羅的被捕並不是無可避免的(廿一10-11),然而,他卻選擇走上這受苦的路(二十16),甘願戴著迦鎖見證主。這段落正描述保羅從回程到耶路散冷,以及他在聖殿被捕的經過(徒廿一1-廿三10),當中說明跟隨主雖然艱艱,門徒在走主的路上連連受挫,但當他們接受自己的不配和限制、並嘗試以行動履行主吩咐時,門徒卻能在聖靈的幫助下,逐步走上基督的十架路。

icon_history.jpg
  • 雅各和耶路撒冷教會的長老,為何要保羅帶四個人到聖殿行潔淨禮?

耶路撒冷教會的信徒主要都是猶太人,他們即使接受守律法不是得救的必要條件,但對於整個猶太民族來說,律法還是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意義。因此,當有傳言說保羅教導旅居外邦的猶太人,信主之後就應該離棄摩西的律法,難免會在保羅和耶路撒冷的信徒中間,造成巨大的矛盾與誤會。面對這個關係上的危機,雅各和眾長老的解決方法,是讓保羅帶同四個「有願在身」的猶太人,到聖殿行潔淨禮。

根據這四個人在行潔淨禮的同時,還要「繳納規費」以及「剃頭」來看,這四個人應是曾許下在一段時間內作「拿細耳人」的願。按照律法的規定,凡許願作「拿細耳人」的人必須在一定的時間內(時間長短由許願之人決定,但不可少於三十日),遵守三方面的規則來生活:1)不可讓頭髮被切斷;2)不可喝酒及食用葡萄製品;3)不可因屍體沾染不潔。除此之外,在許願所定的日期滿足之後,還必須到聖殿行潔淨禮、獻上燔祭、贖罪祭和平安祭(在第二聖殿時期,祭物常以獻金代替,即經文中所述的「規費」),然後才可剃頭來表明完成所許之願。

 

由於保羅在抵達耶路撒冷之前,有相當長的時間在外邦地區宣教,根據當時猶太人的條例,為了除去可能在外邦人中沾染的不潔,亦應該到聖殿行潔淨之禮。假如保羅自己遵行潔淨的條例,又為同行的四人繳納代表祭物的規費,就證明在非關得救的大前題下,保羅認同猶太人在信主之後,可以繼續遵守摩西的律法。

icon_word.jpg
  • 我們以「保羅堅決回程(廿一1-14)」的記載,說明當時的見證主的艱難,以及門徒的抉擇。

  1. 當保羅開展第三次的傳道旅程(十八23),向外邦的宣教工作,可說到達了一個高峰——在以弗所城,主的道「大大興旺」,甚至令許多行巫術的人悔改,將有關的書籍一併焚燒(十九18-20);不過,與此同時,福音亦引起他們與當地宗教人士發生矛盾,甚至演變成騷亂。無論如何,福音在各樣艱難中被傳開,且逐漸植根在外邦人心裡。
     

  2. 然而,這並非保羅傳道旅程的終點;由此至終,保羅傳福音的目的,並非要建立個人成就,成就某個理想,而是履行主耶穌的吩咐,成為主的僕人。當保羅完成第三次旅程,並且要回程的時候,他分享說:「⋯⋯現在我被聖靈催迫要往耶路撒冷去,雖然不知道在那裏會遭遇甚麼事,但知道聖靈在各城裏向我指證,說有捆鎖與患難等著我。我卻不以性命為念,只要走完我的路程,完成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分,為上帝恩典的福音作見證(徒二十22-24)。 」
     

  3. 雖然保羅認定要按主的引導、前往耶路撒冷,但整個回程卻遇上不同的阻撓,然而,攔阻保羅回去的並非迫害他的人、也不是反對基督信仰的人,卻是當地的教會領袖(廿一4)、先知亞迦布(廿一10-11),以及保羅宣教團隊的夥伴包括路加(廿一12),他們都藉聖靈勸阻保羅,切勿回去耶路撒冷。然而,保羅卻選擇繼續前行(廿一14),這不是因為保羅拒絕聖靈的帶領,相反,經文似乎要表明,保羅和信徒們面對受苦與成全上帝旨意的爭扎,如同主耶穌在客西馬利園的爭扎一樣,而保羅他們最終選擇效法基督,並回應「願主的旨意成就(廿一14)」。
     

icon_walk.jpg
  1. 總結保羅的三次宣教之旅,過程中充滿著來自猶太人和不同地方的本地人的挑戰和壓迫。然而,在路加筆下,福音的傳播卻從沒有就此停下來,反而在聖靈的帶領下,越來越多人認識福音。看《使徒行傳》,或者有人把焦點放在神蹟奇事上,或者有人聚焦在使徒保羅的宣教策略上,但其實全書最多涉及的,是神如何在困難中叫祂的教會茁壯成長,讓教會成為外邦人的光、讓福音傳至地極。反思:面對疫情或疫後不同處境之困難,我們會如何面對?我們如何靠著主逆流而上?
     

  2. 保羅明明知道在第三次宣教旅程後到耶路撒冷去,會有「捆鎖和患難等著」他(二十23),但他仍然堅持要去「為神恩典的福音作見證」(二十24),甚至拒絕為他擔憂的弟兄姊妹之勸(廿一13-14)。反思:人生中,總有不同事情需要作出抉擇和堅持,在「有所為,有所不為」之間,你認為是什麼讓保羅堅持神的吩咐?在你的生命中,又有沒有什麼事是神要你為福音的緣故堅持下去的呢?
     

  3. 在保羅堅決上耶路撒冷的一段叙述中,有一個很有趣的對比,就是保羅受「聖靈催迫」要上耶路撒冷去(二十22),而教會也「藉著聖靈的感動,告於保羅不要上耶路撒冷去」(廿一4)。兩者看似矛盾,但或許這正是路加刻意要表達的 — 聖靈的帶領或「主的旨意」不一定只有一個「答案」,在保羅領受要前往耶路撒冷,跟教會領受要勸保羅不要去耶路撒冷之間,正好表達出成全上帝旨意必須面對的掙扎。面對領受之不同,我們可以想像教會就像演出一場名為「福音」的舞台劇,不同弟兄姊妹扮演著不同角色,而不同角色之間總有張力,但不一定是對錯或忠奸之分,重要的反而是整齣劇目的導演 — 上帝!反思:你曾經為著尋求神的心意而感到掙扎嗎?保羅跟教會之間的互動給予你什麼啟迪?

​編輯:黎光偉、盧啟智、余俊德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