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21BS_2022全年限定經卷_Web.jpg

2022精選經卷閱讀計劃
​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 2022.7.24

icon_para.jpg

第四週:徒八1-九31|新群體的擴展——迫害挑戰的突破(2022年7月24-30日)

在司提反殉道以後,作者開展了新的篇章,由使徒建立的耶路撒冷教會,面對前所未有的迫害。作者特別提一位名叫掃羅的猶太人,在大迫害展開之時,他也參與其中(八1)。這掃羅早在司提反被殺時出現(七58),到了這段落,他已經成為迫害教會的先鋒,在這事上非常積極,甚至擁有逮補信徒的權柄。根據保羅的自述,他是法利賽派的猶太人,接受法利賽人嚴緊的教育(腓三5-6)。他的身份說明當時主流的猶太宗教領袖,視初代教會群體為傳統信仰的威脅,並進行針對性的攻擊。

然而,整個段落的焦點,並非描述迫害的嚴重性;相反,在耶路撒冷教會受迫害的底下,「那些分散的人往各地去傳福音的道(八4)」,福音工作先大規模擴展至撒瑪利亞(八5-25),甚至透過腓利向埃塞俄比亞的太監傳福音,將福音帶到非洲(八26-40)。而當中最戲劇性的轉變,是參與迫害教會的掃羅,最終與主相遇,並歸信基督(九1-19)。不但如此,他轉過來為基督作見證,從大馬士革起,最終來到耶路撒冷,並得到當地教會的信徒接納。段落以「那時,猶太、加利利、撒瑪利亞各處的教會都得平安,建立起來,凡事敬畏主,蒙聖靈的安慰,人數逐漸增多(九31)」作為結束。
 

icon_history.jpg
  • 為何掃羅要去大馬士革搜捕基督徒?

大馬士革位於耶路撒冷北面約兩百多公里,在使徒時代大馬士革的統治權,落入了羅馬帝國的同盟國,約旦河東的納巴泰王國(Nabataean Kingdom)手中。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,納巴泰王亞哩達四世委派提督,管理這個位於國土邊陲的城市(林後十一32)。根據歷史資料顯示,當時居住於大馬士革的猶太人超過一萬,他們成功令到不少外邦人、特別是上層階級的婦女歸信了猶太教。

大馬士革作為一個距離不遠、不屬猶大行省管治、又有較多猶太人聚居的城市,自然是從耶路撒冷逃出的基督徒,理想的移居地點之一。由於這些逃到大馬士革的基督徒,很可能對當地的猶太人、以及歸信猶太教的外邦人造成影響,故成為了掃羅眼中首要的緝捕目標。

  • 為何掃羅有在大馬士革捉拿基督徒的權力?

早在142BC,當時羅馬人為了籠絡恢復自主的哈斯蒙尼王朝,向所有鄰邦盟國發出了一道命令,內容是猶太政府可要求他國交出境內的猶太人,各國皆不得拒絕。直到47BC猶太人復歸羅馬統治,當時羅馬的執政者尤利烏斯·凱撒延續這項政策,猶太議會有權力委派代表,前往羅馬影響力所及的任何地區,將他們認為觸犯了律法的猶太人捉拿。因此,當掃羅持有大祭司所發的文書,即成為了猶太議會的代表,不但大馬士革的猶太會堂,當地的提督亦會全力配合。

icon_word.jpg
  • 當初代教會的信徒面對迫害,他們不但堅持繼續完成福音的任務、到處作見證;與此同時,他們更體會主耶穌的工作,讓教會得到突破性的發展,其中「掃羅遇見基督(九1-19)」的記載,最能說明主如何將局面逆轉。

  1. 作者在第九章,將焦點放在掃羅身上,他對教會的迫害,正對應殉道者司提反的指控:「⋯⋯你們這硬著頸項,心與耳未受割禮的人哪,時常抗拒聖靈!你們的祖宗怎樣,你們也怎樣。先知中有哪一個不是受你們祖宗的迫害呢?他們把預先宣告那義者要來的人殺了。如今你們成了那義者的出賣者和兇手了(八51-32)。」司提反指出,綜觀過去以色列人的歷史,猶太人的祖先「殺害」預告彌賽亞來臨的先知,如今他們成為殺害彌賽亞的「兇手(φονεύς, phoneus)」。而當時作為法利賽人的掃羅,同樣以「兇悍(φόνος, phonos)」的態度對待信奉基督(彌賽亞)的人,並且得到大祭司的認同和授權,向當時的信徒作行更嚴厲的迫害。
     

  2. 就在信徒看來,迫害已壓倒性的臨到,大家都無法逃避時,主耶穌竟參與其中,並帶來戲劇性的逆轉。當掃羅準備進入大馬士革,主以光親自向掃羅顯現,而這個顯現方式,正是舊約中上帝向先知表達上帝臨在的方式(結一4),從掃羅的回答(主啊⋯⋯),說明作為傳統猶太信徒,必然知道這是來自上主的聲音。然而,掃羅聽到的並是上主的讚許,卻是:「掃羅!掃羅!你為甚麼迫害我(九4)?」「迫害(διώκω, diōkō)」這字詞,同樣來自司提反的指控,說先知皆為猶太先祖所迫害,而掃羅正正繼承過去的猶太人,迫害天父差來的基督(九3-5)。
     

  3. 然而,掃羅緊接面對的,並不是上主的審判和刑罰,反而是主耶穌的命令和呼召。一方面,主使掃羅停下來,反思自己所做的;另一方面,主使用正面臨迫害的大馬士革教會,祂召喚亞拿尼亞,醫治準備迫害他們的人,並引導他歸主。結果,主耶穌藉亞拿尼亞說明對掃羅的呼召(九15),而掃羅不但被醫治,更被聖靈充滿,由迫害教會的法利賽人,變成受洗歸基督的信徒,並且成為福音得以進入外邦的橋樑。
     

icon_walk.jpg
  1. 我們知道,很多第一世紀的猶太人對「彌賽亞的來臨」都引頸以待,然而,由《路加福音》延續至《使徒行傳》,我們可以看見,當彌賽亞(主耶穌基督)真的來臨時,卻不受歡迎,甚至祂的門徒也多次多方備受逼迫,這是十分諷刺的反差。到了《徒》九1-2,我們更看見宗教領袖對信仰耶穌基督之人的抗拒,形成了有系統的逼害。反思:你認為為什麼掃羅和當時的宗教領袖要逼迫基督徒(參七51-53司提反的證詞)?這對我們今天的信仰生活有什麼提醒?
     

  2. 從掃羅與主相遇的對話中,我們可以發現,原來掃羅一直以來的行動不只是在逼迫信耶穌的人,更是逼迫主自己,所以主對掃羅說:「掃羅!掃羅!你為甚麼迫害我?(九4)」,這再一次證明了門徒與主的命運相連性。但同時,主亦親自介入其中,向逼迫門徒的掃羅顯現,讓我們看見上主並沒有袖手旁觀。反思:在我們的生活中,我們有沒有曾因信仰而受到壓力?如果沒有,你認為是基於什麼原因?如果有,你又是如何經驗神在其中的介入和幫助?
     

  3. 雖然掃羅曾不斷極力逼迫基督徒,但主並沒有棄絕他,反而呼召他回轉成為基督徒,並加入傳福音的行列,大大地使用他。另一方面,主同時也呼召亞拿尼亞接待掃羅,並為掃羅按手,使他重新得力。無論是掃羅由熱衷於逼迫教會的法利賽人,蛻變成被主大大使用的福音使者,還是亞拿尼亞由抗拒掃羅,認為他是教會的敵人(九13-14),到最終稱掃羅為「弟兄」(九17),並按照主的吩咐接待掃羅,當中都牽涉一個課題 - 順服主。反思:你生命中有沒有什麼方面需要學習順服的屬靈功課?當中有什麼掙扎?試分享之。

​編輯:黎光偉、盧啟智、余俊德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