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21BS_2022全年限定經卷_Web.jpg

2022精選經卷閱讀計劃
​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 2022.5.1

icon_para.jpg

​第一週:路一1-四44|新時代的救主榮譽、羞辱的逆轉(2022年5月1-7日)

隨著耶穌基督的降生,上帝的救贖計劃已進入嶄新的時代,這並不表示過去上帝與以色列民的立約不重要,相反,在「舊約」的基礎上,藉基督完成上帝的拯救,使萬民歸向主,建立新的屬靈群體,靠聖靈過新的生活。《路加福音》的作者正正要告訴當時的人,基督不但是猶太人所期盼的彌賽亞,更是萬民的救主,耶穌基督的降生,為新時代揭開序幕。​​​


究竟,這個新時代,是個怎樣的世代?而基督作為我們的救主,祂為我們帶來甚麼轉變?作者一開始便告訴我們,耶穌基督是一位使人「逆轉」的救主。首四章分別提到7個逆轉,包括:

  1. 年老無子的利未祭司「卻逆轉為」救主先軀約翰的父親(一1-25)

  2. 沒有地方安置的嬰孩「卻逆轉為」掌權天地的救主基督(二1-21)

  3. 原本絕望的兩位老人「卻逆轉為」得見以色列民的盼望(二22-38)

  4. 參與朝聖的無名小子「卻逆轉為」聖殿教師中的智慧人(二39-52)

  5. 事奉上帝的聖職人員「卻逆轉為」難逃上帝審判的罪人(三1-22)

  6. 誘惑萬民的世界之王「卻逆轉為」上帝救恩下的失敗者(四1-13)

  7. 先知以賽亞「逆轉宣告」,因著救主基督得以逐步實現(四16-44)

icon_history.jpg
  • 為甚麼猶太人那麼期待彌賽亞的降臨?二28-32

在尼希米時代後大約一百年,波斯帝國為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所滅,其後猶大地區的統治權輾轉落入塞琉古帝國手中。直到175BC安提阿古四世登基,大力向猶太人推行希臘化政策,激化了猶太人的反抗情緒,一位祭司瑪他提亞和他的五個兒子在曠野組建軍隊,號召同胞作出反抗。經過多次擊敗塞琉古軍隊之後,其子西門.馬加比建立了哈斯蒙尼王朝,開始了長達百年的猶太人獨立自治時期。然而好景不長,63BC羅馬將軍龐培攻佔耶路撒冷,猶太人再度受外族所統治,到37BC以東人大希律受封為猶太之王,哈期蒙尼王朝正式宣告終結。

因此,猶太人經歷過大衞家族的凋零和馬加比起義的失敗,明白到要在現存的王族或祭司帶領下,恢復昔日以色列國的榮耀,已經是不可能實現的幻想。因此,他們只能把所有的期待寄託於未來,盼望另有一位「受膏者(彌賽亞)」降臨,將猶太人從被統治、受壓制的處境中拯救出來,為他們的人生帶來一次徹底的逆轉。

icon_word.jpg
  • 讓我們嘗試以「馬利亞的頌歌(一46-56)」,來說明全書首個部份、基督「逆轉」的拯救。根據經文記載,這篇頌歌,是馬利亞收到天使加百列的報信、預言自己將要誕下救主後,所作出的回應。然而,整篇頌歌更像基督救贖工作的序言,宣告上帝的救恩計劃經已展開。

 

  1. 頌歌一開始,馬利亞便以「尊主為大」、「以主為樂」回應上帝藉天使的報信(一46-47)。經文並沒有解釋,為何上帝選上馬利亞;但經文卻讓我們知道,馬利亞認識自己的卑微,在上帝面前,她稱呼自己為「使女(女僕,48)」,即是地位低微的人。然而,上帝不但沒有嫌棄她的卑微,更使她成為被顧念、蒙揀選的人,並且為她「做大事(48-49)」。因救主的降生,她率先「逆轉」成為「有福的人」,為將來萬代所記念。
     

  2. 緊接著首兩句,頌歌開始說明尊主為大的原因(48-55)當中共出現11個第3身單數動詞(祂),以及一個不定式動詞,都是用來描述上帝的行動。這些動詞突顯出上帝在整個拯救工作的主導地位。而這救贖工作,不只是兌現上帝對以色列民的應許,基督的拯救更帶來奇妙的「逆轉」,不但貧富高低得到逆轉,從前不配、注定滅亡的外邦人,亦因此得到上帝的憐憫,透過福音,承受主的救恩。
     

  3. 若再查考整篇頌歌的內容,會發現作者大量引用舊約書卷和猶太人經典。背後似乎要發出一個重要信息:這救恩並非上帝新的創作,而是承先啟後的。過去上帝拯救以色列民,將絕望逆轉為盼望;如今,上帝藉基督救主的降臨,使救恩遍及全人類,為所有人帶來生命的逆轉。透過承傳前人經歷上帝的體會,讓後世的人深深知道,上帝是信實的。正如馬利亞所言:「正如他對我們的列祖說過,『憐憫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,直到永遠。』(55)」

icon_walk.jpg
  1. 從頌歌的內容來看,馬利亞的生命中有著一種很特別的特質 — 謙卑。因著馬利亞意識到自己的微小,她才發現到上主對她的顧念(48)。今天的社會,很多時都鼓勵我們「增值」、要變强。進修學習本無不妥,但如何在不斷獲取知識技能的同時,仍然保持謙卑的心態,以致能保持對上主恩典的敏銳似乎更加重要。頌歌中的「逆轉」主題告訴我們:卑微是一份禮物、選擇謙卑會帶來釋放。反思:在日常工作、家庭或教會的事奉中,您有沒有感到力不從心?試著以整個身體配合禱告(例:跪著禱告)向上主傾心吐意。
     

  2. 頌歌多處强調上帝在整個救恩計劃中的主導地位(例:他顧念他使女的卑微、他憐憫敬畏他的人、他用膀臂施展大能、他叫飢餓的飽餐美食⋯⋯),祂不是看不見人們對被拯救的渴望(參「回到歷史」),而是在祂的時間(in His time)中行奇事。反思:今天,您認為上主對您有什麼心意?自己在祂整個救恩計劃中的位置是什麼?試參考馬利亞、撒迦利亞、西面⋯⋯,想想自己可以在等候上帝成就祂的計劃的同時有什麼行動?
     

  3. 頌歌的結尾部份似乎刻意把上帝在主耶穌裡的救恩與以色列、亞伯拉罕的歷史相連在一起(54-55),讓讀者强烈感受到主耶穌的救恩不是無緣無故的獨立事件,而是上帝在回應整個舊約所應許的救恩計劃。其實,我們的信仰也是如此,無論在教會群體層面,還是在個人層面,都是在不斷的延續與傳承,這樣更突顯上帝的信實。反思:在您的信仰路上,有什麼人與事讓您經歷上主的?在未來,您願意在教會或個人層面如何延續這份實踐?
     

編輯:黎光偉、盧啟智、余俊德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