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2精選經卷閱讀計劃
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 2022.4.3
前言|回主頁|一月《以斯拉記》|二月《尼希米記》|三月《撒迦利亞書》
四月精選《哈該書》《瑪拉基書》每週閱讀內容
有關《以斯拉記》及《尼希米記》敘事的時序
第一週:該一1-15|爭取聖潔的生活(2022年3月27-4月2日)
第二週:該二1-23|締造聖潔的環境(2022年4月3-9日)
第三週:瑪一1-二9|敬拜中活出聖潔(2022年4月10-16日)
第四週:瑪二10-二16|關係中活出聖潔(2022年4月17-23日)
第五週:瑪二17-四6|奉獻中活出聖潔(2022年4月24-30日)

第二週:該二1-23|締造聖潔的環境(2022年4月3-9日)
根據記載,上帝差派先知哈該,在波斯王大流士二年六月發出預言,鼓勵他們繼續重建聖殿的工程,於是,首批回歸耶路撒冷的猶太人,從領袖到百姓,就著手重啟這項程(一14-15)。然而,他們卻遭到各困難,包括鄰近外族的難阻、資金不足等,這些不但令工程裹足不前;再加上重建聖殿的規模不及從前,也使當時參與工程者的士氣受挫。結果,在往後三個月裡,上帝多次差派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發預言(二1, 10;亞一1),並鼓勵他們相信上帝的應許,努力建造聖殿,締造分別為聖的環境,以致恢復分別為聖的生活。

-
為何上帝要求先知向祭司請教律法?二10-14
按照律法的規定,凡與聖物直接接觸的都會成為聖,但這些因接觸聖物而成聖的人或物件,又會否通過接觸而使其他東西成聖呢?根據結四十四19:「他們出到外院,到外院百姓那裏,要脫下供職所穿的衣服,放在聖的房間內,換上別的衣服,免得因他們的衣服使百姓成為聖。」祭司脫下了供職所穿的聖衣之後,就不會再使接觸到的人或物件成聖。按照這原則,祭司給出了否定的答案。
根據律法一個摸了屍體的人會沾染不潔,那麼沾染了不潔的人再接觸其他東西又會怎樣呢?民十九22有明確的規定:「不潔淨的人所摸的任何東西都不潔淨;摸了這東西的人必不潔淨到晚上。」不但不潔淨的人所摸的東西會成為不潔,不潔還會再傳遞給之後接觸這些東西的人。所以祭司肯定地回答「必不潔淨」。由於祭司的職責正是要「必須分辨聖的俗的,潔淨的和不潔淨的(利十10)」,上帝透過祭司的口再一次重申關於聖與俗、潔淨與不潔淨的原則:
聖肉 —> 衣服的邊(成為聖)—> 食物(不成為聖)
屍體(不潔淨)—> 人(變為不潔淨)—> 任何東西(變為不潔淨)
根據以上的原則,上帝透過先知哈該宣告,即使猶太人已回歸故土及恢復獻祭,但他們並沒有真正歸向上帝,又任憑上帝的殿荒涼,所以整個群體在上帝的眼中被視為不潔淨,由他們所作出的工作與獻祭也算為不潔淨。

-
經文告訴我們,當時聖殿重建工程再次重開,可是,猶太人的領袖們以及當時回歸的百姓,似乎在工程的初期提不起勁。其中一個原因,是那些見過聖殿的被毀前長者,他們眼見現在聖殿建造的規模大不如前,不但面積比之前更小(拉四12-13),資源也非常有限。於是,上帝再次透過先知勉勵他們,重申遠古時候、主和出埃及的以色列民所立的約(二5;出廿九45-46),上帝同行保證成為他們繼續前行的基礎,聖所的榮耀、一切所需的資源,全在乎萬有的上帝是否與他們同在(二6-9)。
-
若有上帝同在便足夠,為甚麼還要重建聖殿?維持現狀、在聖殿遺址上獻祭豈不是已經足夠(拉三1-7)?既然重建聖殿困難重重,又不能完全回復原有的輝煌,不如待將來有條件再繼續會否更好?或許這也是當時回歸者的疑問。然而,上帝卻透過先知,以摩西時代定立的潔淨條例,來說明重建聖殿的重要。先知以被毀的聖殿遺址比喻作「屍體」,上帝子民豈能在變成「屍體」的聖殿裡向上帝獻祭?雖然聖殿是建築物,不比敬拜上帝的心重要。但是,聖殿卻成為跟隨上帝的人、建立持久信仰生活的橋樑,透過上帝的住所,招聚聖民回歸上帝。
-
此時,上帝藉先知許下承諾,雖然已來到九月份,所有收成時間已經過去(猶太曆1月春雨後至6月仍收成期),似乎一無所獲。但只要上帝同在,凡事都會變成可能,祂應許「從當天起」,將賜福予回歸的猶太人(二19)主要震動萬國,將財富運來(二7-9)。結果,根據記載,當時波斯大流士,當查明重建聖殿的先王的諭旨,於是,王要求當時猶太境外的各族,不要阻撓這工程,並且直接從河西(巴勒斯坦)收到的稅款,直接轉送給猶大領袖,讓重建聖殿的工程貫切完成。

-
甚麼才是我們的保障?作為基督徒,我們都要付上勞力、積累經驗,以換取生活的保障。然而,上帝透過先知提醒我們,倚靠上帝的意思,並非「有能力就靠自己處理,做不來才靠上帝」;而是願意將自己整個人生交在上帝手裡,相信能努力生活,全因有上帝的同在,有祂成為我們的保障,每天都是恩典。以致有能力、在與主同在的基礎上,不計算成敗得失,勇敢活好每一天。今天,我們是否也得到先知的鼓勵、將自己交托給主?
-
有基督徒認為,跟隨基督最重要的是「心信」。參與崇拜和教會聚會,只是一種形式,以及遵循某種傳統禮儀。事實上,敬拜生活必定包含一些固定的形式,而任何人如要培養一個生活習慣,往往要透過形式規範來建立,就好像學習彈奏一件樂器,隨了使出個人的藝術天份外,也需要建立固定的練習模式,讓心中的音樂透過嫻熟的演奏技巧表達出來。跟隨上帝都一樣,我們很難實踐一個丟棄形式的敬拜生活,相反,我們需要一個專心的環境,透過「守常」與上帝建立關係,到底,您會如何以外在的形式鍛鍊內在的信心?
-
跟隨上帝的過程中,其中最具挑戰性的是等候的功課。「等候」最難的,並不是要花多少時間去等待某事發生;而是在未有任何結果底下,仍然堅持相信上帝的帶領,繼續建立敬拜的習慣、追求靈命的成長,並如常地靠主生活。請問有甚麼事情,是您一直在等候,期待得到上帝的幫助?求主賜您足夠的耐性和堅持,看見所等候的盼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