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2精選經卷閱讀計劃
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 2022.3.13
三月精選《撒迦利亞書》每週閱讀內容
第一週:亞一1-6|聖民回轉的期許(2022年2月27-3月5日)
第二週:亞一7-六15|回轉復興的憑據(2022年3月6-12日)
第三週:亞七1-八23|回轉生活的挑戰(2022年3月13-19日)
第四週:亞九1-十四21|回轉兌現的盼望(2022年3月20-26日)

第三週:亞七1-八23|回轉生活的挑戰(2022年3月13-19日)
在全書開首,上帝藉先知宣告,當猶太人以回歸的行動,表達他們的心「轉向(שׁוּב, šûḇ)」上帝,上帝便會「轉向(שׁוּב, šûḇ)」他們、拯救他們(亞一3)。故此,接下來先知透過不同的異象,說明上帝定意復興祂的子民、重建祂的聖所(亞一7-六15)。來了這裡,上帝再次藉先知的口,具體吩咐猶太人應如何在生活上轉向上帝(七8-14),而上帝再次承諾,將如何具體地轉向祂們(八1-23),過去每年記念被擄傷痛的日子,將要變成歡樂的慶典(八18-23)。

-
為何伯特利人歷年以來都在五月哭泣齋戒呢?
伯特利人所說五月的哭泣齋戒,並未在舊約其他書卷中被提及,似乎這並不是猶太人自古已有的傳統。事實上,從亞七5我們可以看到,這種每年在特定日期哭泣齋戒、禁食悲哀的習俗,是在「這七十年來」、即由586BC被擄後才開始產生的。而第八章提到當時除了伯特利人在五月哭泣齋戒,亦有人選擇在四月、七月和十月進行禁食(亞八19)。
有學者認為這四個禁食的月份,正是猶大國滅亡的過程中,四個重要事件發生的時間,所以被擄的猶太人才會選擇在這些月份禁食,作為記念與哀悼。
十月:耶路撒冷城被圍困(王下二十五1、耶三十九1)
四月:耶路撒冷城被攻破,猶大王西底家出逃(王下二十五3-7、耶三十九1-10)
五月:耶路撒冷城牆被拆毁,聖殿被焚燒(王下二十五8-12、耶五十二12-16)
七月:猶大地剩下的百姓中,被立為省長的基大利遇刺身亡(王下二十五25-26、耶四十一1-3)

-
距離聖殿竣工前兩年(拉六15,亞七1),當時重建聖殿工程已全面重開(拉四24)。這個時候,有伯利恆人問先知,既然聖殿差不多建成,是否明年繼續遵照過去被擄的先祖所教導、在5月哭泣齋戒、痛定思痛呢?那時,上帝便藉先知指出,他們在70年被擄的歲月,雖然以禁食表達對亡國的悲傷,可是卻沒有認真正視亡國的原因,也沒有因先祖和自己的過犯,決心過悔改的生活,以行動轉向上帝(七1-7,另參賽五十八章)。
-
於是,上帝藉先知說明以色列人亡國的原因。從前當他們先祖住在應許之地時,上帝早已要求他們在生活上分別為聖,包括施行公義、以仁慈對待身邊的人(七8-10);雖然當時以色列人因上帝得享繁盛與和平,然而,他們在生活上竟沒有留心上帝的提醍,也不肯聽從祂的吩咐。即使過去上帝差眾先知提醒他們,以色列人仍不悔改;結果,上帝便按他們所行的報應他們,將他們趕出應許之地(七11-14)。
-
然而,當被擄後的猶太人願意轉向上帝,決心回到應許之地,重修與上帝的關係、重建上主的聖所時,上帝亦同樣「轉向」猶太人。首先,上帝應許要回到耶路撒冷,與猶太人同在,以致聖城回復從前的興盛與和平(八1-8)。第二,上帝不但藉先知鼓勵他們重啟聖殿工程,更應許他們能安居在那裡,享受當中的收成(八9-13);第三,上帝讓猶太人在這地方,再次得到遵行主吩咐的機會,以致每年原定悲傷痛哭的日子,變為歡慶的節期(八14-19);最後,猶太人成為上帝的榮耀,列國因他們得福(八20-23)。

-
作為基督徒,當面對屬靈生活上軟弱、靈性處於低潮時,如何從低谷上來、在跌倒後重新站立得穩?上帝藉先知告訴我們,惟有在上帝面前認罪,並且決心悔改,我們的生命才能重次靠主扭轉。然而,認罪悔改並非只表現在形式上,純粹的儀式,只是讓自己感覺好一點而已。讓我們試回想過去向主認罪的經驗,是否都只留於表面,對沒有深切地正視自己的過犯,並向主尋求幫助?
-
我們若要徹底悔改,就要先正視自己的生活,回想自己是否有得罪上帝的地方。在承認自己過犯以先,了解自己在言行上在甚麼不合上帝心意,並且要問,到底怎樣做才乎合上帝的吩咐?能榮耀上帝。所以,認罪悔改的行動,從來不只是一種感受;它是具體的,而且大部份是生活層面的。當我們需要在認罪的同時,我們有否在同一時間回到《聖經》,了解如何重回正軌、過合上帝心意的生活呢?
-
當我們為自己的過犯而感到後悔、並決心以行動過悔改的人生,然後會發生甚麼事呢?昔日,上帝透過先知應許被擄歸回的猶太人,他們只要一心轉向主,上帝不但與他們同在,讓他們享受主所賜的生活,更讓他們成為列國的典範,吸引人認識上帝、使人得福。今天,我們對上帝有否相同的信心,相信當我們遵行上帝話語,不但使自己得福,也使人得益處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