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2精選經卷閱讀計劃
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 2022.2.20
二月精選《尼希米記》每週閱讀內容
第一週:尼一1-二10|繼承屬天身份的困難(2022年1月30-2月5日)
第二週:尼二11-七73|實踐屬靈生活的艱辛(2022年2月6-12日)
第三週:尼八1-十39|更新屬靈群體的決心(2022年2月13-19日)
第四週:尼十一1-十三31|持守屬天盟約的挑戰(2022年2月20-26日)

尼十一1-十三31|持守屬天盟約的挑戰(2022年2月20-26日)
《尼希米記》十一章起,作者記載了幾個尼希米在任省長期間及任後的事蹟。當回歸的猶太人後裔與上帝重新立約後,他們以實際行動表達對上帝的忠心。領袖和部份人開始遷入耶路撒冷,聖殿的各樣事情得以恢復,各人懷著歡樂的心情、為城牆竣工獻上禮物。然而,回歸的猶太人,似乎沒有因為所立的約、而帶來信仰徹底的更新,全書最終以尼希米向上帝呼求作結,給後來的讀者留有反思的空間。

-
為甚麼尼希米回耶路撒冷要向波斯王告假?(十9-17)
根據《尼希米記》第五章:「自從我奉派作猶大地省長的那日,就是從亞達薛西王二十年直到三十二年,共十二年之久,我與我弟兄都沒有吃省長的俸祿(尼五14)。」尼希米擔當猶大省長的任期,應該僅有十二年的時間。當任期屆滿之後,相信尼希米很可能回到書珊,繼續亞達薛西王酒政的工作。在「過了多日」之後(合理地推測仍是亞達薛西在位期間,即在尼希米回書珊後的八年之內),尼希米試圖再訪耶路撒冷時,已經不是被委任為猶大省長的身份,所以要向王告假才得以成行。

-
第十一章延續第七章結尾,如何解決重建城牆後,耶路撒冷城人口稀少的問題(七73)?經過以斯拉對律法書的宣講,猶太人重過律法所定的節日、認罪、立約,領袖們最終遷入耶路撒冷,而其餘的猶太人,以抽籤的方式,移居到聖城,亦有人自願搬進耶路撒冷居住。這裡也提及到當時猶大和便雅憫人居住的城鄉。從中可以發現,立約後的猶太人,為恢復他們應有的信仰生活逐步作準備。
-
第十二章詳細講述城牆奉獻禮當日的情況(十二27-47),在此之前,作者卻先加入回歸以來,祭司和利未人的家譜。這說明了回歸的猶太人,當他們要重建信仰生活,一方面致力繼承先祖的道統,強調祭司及利未人的血脈被保存下來;另一方面,他們展望未來,在確保祭祀禮儀的正當性同時,他們亦為未來的敬拜秩序,開展新的一頁,奉獻禮過後,聖殿得以重新運作,祭司和利未人得到供應,並各盡其職的恢復宗教活動,逐步實踐他們對上帝的承諾。
-
然而,到了《尼希米記》的最後一章,尼希米卻以第一身的角度,透過幾個事件,說明天國子民在靈命更新上所面對的挑戰。首先,在聖殿事奉的利未人得不到供應,甚至原本供應利未人需要的庫房,竟被亞捫人多比雅所佔有(十三4-14);第二,猶太人沒有徹底遵守安息日,在期間工作通商(15-22);第三,猶太人繼續有異族通婚的情況,甚至大祭司以利亞實的後代,竟娶了和倫人參巴拉的女兒。以上三件事,正好是當初猶太人立志堅拒做的事。這是要說明,改革並非一朝一夕完成,靈命更新是長期的戰爭,更需要靠上帝的恩典去完成。

-
即使我們向上帝立志,並且定立了更新的計劃和目標,也不等於能邁向成功。其中的關鍵,在於是否願意為保持靈命的更新,長期付上代價。昔日回歸的猶太人,為了使聖城有足夠人口、讓聖殿重新運作,他們以具體的行動支持這事,將自己的家遷進耶路撒冷。這樣做除了需要勇氣,也要付上勞力財力。今天,我們為著靈命更新付上甚麼代價?
-
在信仰實踐上,我們既要總結過去教會群體的經驗,也要不斷為實踐信仰作出新的嘗試。這種承先啟後的心態,正是歷代教會信徒得著更新的關鍵。到底,我們在信仰的更新上,教會先賢有甚麼地方可給我們繼承?我們又如何在未來為更新作出嘗試?
-
當《尼希米記》結束時,或許我們會為猶太人未能貫徹改革而感到失望。然而,這也反映我們跟隨上帝的現實,在信仰歷程上,我們的信仰生活往往是起起跌跌,我們不能因一時靈命復興而自滿,也毋須為跌入靈性的低潮,而認定上帝已經放棄自己。認罪、悔改、立志、更新,從來是信徒重複學習的歷程,而在這反反覆覆的過程中,我們並非一無所獲,不但認識自己的限制,更知道時刻倚靠主的重要,在每次起跌中認識上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