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2精選經卷閱讀計劃
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 2022.2.13
二月精選《尼希米記》每週閱讀內容
第一週:尼一1-二10|繼承屬天身份的困難(2022年1月30-2月5日)
第二週:尼二11-七73|實踐屬靈生活的艱辛(2022年2月6-12日)
第三週:尼八1-十39|更新屬靈群體的決心(2022年2月13-19日)
第四週:尼十一1-十三31|持守屬天盟約的挑戰(2022年2月20-26日)

第三週:尼八1-十39|更新屬靈群體的決心(2022年2月13-19日)
當《尼希米記》第七章,記載修建城牆完工的同時,亦記載當時耶路撒冷城內的人口稀少。於是,尼希米努力召集當初回歸猶大和耶路撒冷城的猶太後裔,並透過文士以斯拉和他帶領的團隊,再次宣讀並教導上帝的律法(八7-8),最終帶來全會眾的復興,他們不但在上帝面前承認自己和先祖所犯的罪,更重新與上帝立約,誓要遵行上帝的吩咐。

-
猶太人為甚麼認為他們及先祖從來沒有這樣守過住棚節呢?(九17-18)
尼八17形容猶太人當時所守的住棚節,是「從嫩的兒子約書亞的時候直到這日,以色列人沒有這樣行」的。然而,我們可以從其他經卷了解到,從所羅門的時代開始(王上八2)、直到被擄歸回之後(拉三4),以色列人都保持著在七月守節的習慣。似乎這裡所關注的重點,並不是以色列有否守節,而是他們為何、以及如何守節。
根據利未記的記載,守住棚節背後的意義,是要記念上帝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拯救:「你們要住在棚裏七日;凡以色列家出生的人都要住在棚裏,好叫你們世世代代知道,我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的時候,曾使他們住在棚裏。我是耶和華-你們的上帝。」(利二十三42-43)尼希米記刻意強調「從嫩的兒子約書亞的時候」,似乎正是要表明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之後,雖然維持著守住棚節的習慣,但很可能已經不再以「住在棚裏」的形式來進行,甚至這個節期是記念得拯救的意義,亦漸漸為人所淡忘。直到這些「從被擄之地歸回的全會眾」聽到律法書的宣讀,得蒙拯救的切身經歷驅使他們恢復以住在棚裏來守節,藉此記念上帝將他們從被擄之地領回的恩典。所以才會留下「從嫩的兒子約書亞的時候直到這日,以色列人沒有這樣行」的記載。

-
根據記載,城牆於6月修造完成(以祿月,六15),只是耶路撒冷仍然冷清、人口稀少;於是,透過尼希米的召集,回歸的猶太人隨即於七月初聚集到城外水門的廣場上(八1),然而,作者強調這個聚集,是「眾百姓」自發的聚集,他們邀請以斯拉將律法書帶來、宣讀,並仔細教導摩西律法的內容。結果,猶太人以行動回應所聽的律法,他們首先做的,是按摩西律法的教導過節,包括住棚節和嚴肅會(八17-18),以表明他們對遵行上帝話語的決心。在守節的七日的同時,他們接受以斯拉及利未人的教導,為靈命復興作準備。
-
當回歸的猶太人後裔,在過節期間、一同聆聽以斯拉所宣讀的律法書後,經文提到他們便「站著承認自己的罪和祖先的罪孽(九2)」,會眾們重建天國子民的信仰生活,他們重讀律法、認罪、敬拜上帝。然後,利未人帶領會眾回顧民族的歷史,肯定過去上帝的拯救並賜下律法、重述先祖對律法的背棄與拒絕順從,以致他們今天不但失去國家,更要向列強立貢。然而,上帝施恩憐憫他們,讓他們重回耶路撒冷,給予認罪悔改的機會(九6-37)。於是,全會眾把握這機會,決心向上帝立約。
-
承接猶太人與上帝重新立約的意願,第十章詳盡記載立約領袖的名字,以及立約的內容。這約由省長尼希米為首,各領袖在名字旁加上印,說明這是公約、是整個族群的共識,在當時猶太省內是具約束力的。立約的內容包括三個部份,第一是血統被分別出來,拒絕異族通婚;第二是在生活中分別為來,堅守安息的誡命,包括免人的債;第三是讓聖殿分別為聖,透過奉獻,讓聖職人員得著供應,保持聖殿和宗教活動的運作。他們以具體的行動,致力在生活上活出「為別為聖」的見證。

-
或許律法書的教導,需要靠文士以斯拉的協助;城牆需要重建,需要倚賴省長尼希米的權力和行政才能。但回歸猶太人的靈命,若要得到徹底的復興,必須要他們自發才有可能。經文提到,當時的猶太人不再被動的等候復興,而是主動聚集在聖城門前,主動邀請以斯拉講解律法書,主動執行書上所教導的,按當時7月的規定過節。今天,倘若我們期待靈命得到復興,即使參與多大型的佈道會,有多少位牧者善意提醒,仍不能取代我們被上帝改變的決心。
-
立志求改變若沒有具體的行動,那只會淪為自己單純的理想和願望。當初回歸後的猶太人,他們不純粹回顧過去民族的歷史,為過去先祖所犯的錯誤而嘆息;他們選擇面對上帝,在上帝面前認罪,釐清他們有甚麼過犯仍未對付,並承認自己的不足。事實上,惟有認真面對承認自己犯錯的人,才有改變的可能,我們有否同樣願意面對上主,在祂面前認罪,並尋求改變?
-
最終,當時的猶太人,透過與上帝重新立約,作為他們的立志。這約並非個人與上帝的約定,而是公約,透過天國子民彼此監察,共同肩負起遵守承諾上帝的責任。今天,上帝設立教會,我們成為天國的新群體,信徒彼此可以互相提醒、彼此扶持。我們是否願意,靠著主內肢體的相助,在上帝面前定立目標,並肩追求靈性的更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