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21BS_2022全年限定經卷_Web.jpg

2022精選經卷閱讀計劃
​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 2022.1.23

icon_para.jpg

第四週:拉九1-十44|屬靈群體的認罪與更新(2022年1月23-29日)

當以斯拉回到耶路撒冷,隨即要面對以色列人信仰上的一個挑戰,當時回歸的以色列人,發生一個嚴重的身份危機,因為某種原因,首批回歸的以色列人,在耶路撒冷居住期間,容許自己和兒子與外族女子通婚,違背了律法的教導。在《以斯拉記》最後兩章,作者講述以斯拉如何在引導以色列人,承認過犯並在主面前更新。

icon_history.jpg
  • 這裡指的迦南七族是誰?(九1-3)

與被擄歸回的以色列人通婚的異族 vs 律法禁止以色列人通婚的迦南七族:
律法禁止以色列人通婚的迦南七族-赫人、革迦撒人、亞摩利人、迦南人、比利洗人、希未人、耶布斯人(申七1)
與被擄歸回的以色列人通婚的異族-迦南人、赫人、比利洗人、耶布斯人、亞捫人、摩押人、埃及人和亞摩利人(拉九1)

將以斯拉記中提及到的,與以色列人通婚的外族名單,對照到申命記中記載的迦南七族,會發現當中少了革迦撒人和希未人,而加入了亞們人、摩押人和埃及人。事實上,波斯帝國是一個多民族相互混雜的時期,各族之間已經難以有明確的區分。以斯拉記的作者再次提出這些異族的名單,引導讀者回憶申命記迦南七族的企圖是相當明顯的。由於當時革迦撒人和希未人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台,而申命記二十三章又提到亞捫人和摩押人,他們曾經在以色列人出埃及時雇用巴蘭來作出詛咒,所以「永不可入耶和華的會」,再加上曾經奴役以色列人的埃及人,作者就以這三族加入到名單之中,來替補革迦撒人和希未人的空缺,代表那些使以色列人遠離上帝的群體。

  • 異族通婚的人真的需要休妻棄子嗎?(十9-17)

面對以色列人與那些令他們遠離上帝的外邦群體聯姻,以斯拉的處理方法是讓百姓「離開這地的百姓和外邦女子(拉十11)。」而那些娶了外邦女子的百姓亦照此執行,「承諾要送走他們的妻子(和合本譯作「應許必休他們的妻」(拉十19)。」然而,成書於相近時期的先知書瑪拉基書,對於休妻卻有這樣的警告:「耶和華-以色列的上帝說:『我恨惡休妻的事和衣服外面披上暴力的人。所以當謹守你們的心,不可行詭詐。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(瑪二16)。』」這樣看來,兩者之間是否互相抵觸呢?

要回答這個問題,首先我們需要更多了解當時百姓娶外邦女子的詳情。瑪拉基書在發出關於休妻的警告之前,指出了以色列人做了「使哭泣和嘆息的眼淚遮蓋耶和華的祭壇」的事:「因為耶和華在你和你年輕時所娶的妻之間作證。她雖是你的配偶,你誓約的妻,你卻背棄她(瑪二13-14)。」可見當時的以色列人除了娶外邦女子之外,還有背棄誓約、將原來的配偶、年輕時所娶的妻休棄的行為。兩者相結合之下,我們可以合理地推測,不但是那些未婚的以色列人娶了外邦女子,那些已婚或已訂有婚約的男子,同樣有與當地人聯姻的想法,因為可以藉此得到經濟和地位上的實質利益,而當中最大的障礙就是他們原有的配偶。故此,這些娶外邦女子的百姓為了達到目的,很可能早已休了他們原有的妻子、背棄了婚盟,所以以斯拉讓他們離開現在的妻子,主要目的是要他們回到原先的婚姻之中,恢復應有的盟約,兩者之間並非如表面所見般矛盾。

icon_word.jpg
  1. 無論異族通婚真正的原因如何,當時向以斯拉控訴的領袖,以此視為對上帝的背叛。情況的嚴重程度,如同古以色列民進入迦南地,卻沒遵照上帝吩咐、趕出被上帝懲罰的外族一樣(士一27-二5)。而歷史告訴當時的以色列民,昔日他們正因為背叛上帝而遭到亡國。所以,他們才撕裂衣服、驚惶地坐著,以表達這罪惡的嚴重性(九4-5)。而當中最重要的,是凡意識到自己得罪上帝的以色列人,都前來藉禱告向上帝切切認罪(九6-15)。
     

  2. 當中值得留意的是以斯拉的禱告。作為當時的屬靈領袖,雖然異族通婚這事他並沒有牽涉其中,但他卻沒有置身事外,率先帶領群眾一起向主認罪、哭泣,他願意與犯罪的以色列人一同呼求上帝、一同立志悔改;除此以外,他更主動組織群眾、以行動表達悔改的決心(十1-8)。
     

  3. 《以斯拉記》以一組名單作為全書的結束(十18-44)。這是有關回歸的以色列人、與外族通婚的名單,當中包括祭司、利未人、領袖和數個家族。經文並沒有說明,究竟到了最後,名單內有誰跟隨以斯拉所作的誓言、離開「這地的百姓和外邦女子」。但無論如何,在以斯拉的帶領下,被擄歸回的以色列人不但重拾敬拜的生活,在屬靈上也得著悔改和更新的機會。

icon_walk.jpg
  1. 有人說,今天信徒其中一個挑戰,是再難活出「分別出來」的人生。我們現在的生活,無論是衣食住行、潮流價值,皆和非信徒不相上下。當然,這並非表示信耶穌的人,必須要標奇立異、用奇特的裝束、禮儀,來說明自己的身份。而是當我們安排生活的優先次序、為前路作出抉擇時,有否常將上帝心意放在首位,以「取悅上帝」為原則?
     

  2. 作為屬靈的前輩或領袖,當教會的肢體偏離正道,我們會否立即置身事外、肆意批評?還是視此為自己屬靈家裡的事,不但敢於指正錯誤,也勇於關懷和跟進,為對方禱告,與牧者領袖們一同配合守望,以致使偏離的肢體得到挽回?
     

  3. 作為基督徒,在追隨上帝的路上,偶意會遇上誘惑、困難和失敗,您會如何面對呢?屬靈的成長,往往是從發現自己不足開始,透過認罪、悔過和更新,靈命才會進步,對上帝的認識也會加深;最終,我們靠著所累積的經歷,肯定自己屬天的身份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