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進深閱讀
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 2022.1.9

-
為甚麼在聖殿建造受阻的記述中,加插了聖殿竣工七十多年後,耶路撒冷重建城牆的記載?四6-23
以斯拉記第四章的敘事時序如下:
-
四5:從波斯王居魯士年間(538 BC),直到波斯王大流士在位的時候(522 BC),那些人賄賂謀士,要破壞他們的計劃。
-
四6:亞哈隨魯在位,他的國度剛開始的時候(486 BC)......
-
四7-23:亞達薛西年間(464 BC)……
-
四24:在耶路撒冷上帝殿的工程就停止了,直停到波斯王大流士第二年(521 BC)。
從以上的時間點可以看到,四5與六24應該是連續的敘事,但中間四6-23卻插入了發生於更後期的亞哈隨魯和亞達薛西年間,以色列人被控告的記錄(尼二1,445BC)。出現這種叙事時序倒錯的可能原因眾說紛紜,而受到較多學者認同的推論有二:
-
為了定義「猶大和便雅憫的敵人」
以斯拉記第四至第六章的重點,是要突顯以色列人如何在上帝的幫助下,克服了建殿過程中遭遇的阻力。而第四章開宗明義就指出這些攔阻的來源,就是那些「猶大和便雅憫的敵人」。對於這個在以斯拉記中首次登場的新群體,作者需要用較多的篇幅來詳細說明。因此,從第四章1-4開始,概括地講述了這些人成為「猶大和便雅憫的敵人」的原因,是由於所羅巴伯等人拒絕了他們參與聖殿的修建,所以「那地的人就在猶大百姓建造的時候,使他們的手發軟,擾亂他們」。接下來的記錄,強調這個擾亂的行動,是由居魯士直到亞達西年間不斷在進行(四5-23),證明這個「猶大和便雅憫的敵人」群體的持續存在,接著四24才回到原來的敘事線上。
-
為了彌補散佚的歷史資料
以斯拉記的作者提到「那些人賄賂謀士,要破壞他們的計劃」的時候(四5),似乎希望將那些人的破壞行動,作更進一步的詳細描述。然而,相關的資料很可能已經隨時間而失去,所以作者調用較為近期的(亞達薛西年間)、性質也相似的(同樣是對以色列人提起的控告)資料作為替補,來達到原本的目的,這樣的做法在古代的歷史記錄中並不罕見。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