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21BS_2022全年限定經卷_Web.jpg

2022精選經卷閱讀計劃
​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 2022.1.9

icon_para.jpg

拉三1-六22|屬靈生活的重塑與建立(2022年1月9-15日)

來到《以斯拉記》第三至第六章,主要講述第一批回歸耶路撒冷的以色列民,隨即在第二年重建聖殿以及恢復聖殿運作的事蹟,當中雖然遇到各種阻欄和挑戰,但經過超過20年的歲月(由居魯士元年538BC至大流士六年515BC),在上帝的殿最終完工,並且透過恢復聖殿的運作,以色列民的信仰生活得到重建。

icon_history.jpg
  • 當聖殿奠基後,為何那些見過先前聖殿的人會哭?三8-13

歷代志下第二章與以斯拉記第三章,分別記載了第一和第二聖殿興建前的準備工作。假如我們比較兩者之間的異同,就會發現第二聖殿的興建準備,是刻意仿照第一聖殿來進行的。例如材料都採用了黎巴嫩的香柏木;都是用食物、酒和油為代價,與推羅人交易而取得;也都牽涉到專業工匠的參與。然而,對比下兩者在規模上的差別也是明顯的,例如參與第一聖殿建造的工匠不但都是「巧匠」(חָכָם),而且除了所羅門自己的「巧匠」之外,還有大衛所儲備的,以及從推羅僱來的「巧匠」一同參與。此外,第一聖殿所用的材料除了香柏木,還有松木和檀香木。最後,建造第一聖殿所動用的人力足有十五萬以上,而建造第二聖殿時,即使將所有被擄歸回的人計算在內,大約也不超過五萬之數,兩者之間整整有三倍的差距。


透過比較兩次建殿預備工作上的差異,我們可以合理地估計,第二聖殿無論在宏偉還是華麗的程度上,應該都要比第一聖殿遜色不少,這就解釋了為何在第二聖殿奠基之日,竟然出現「有許多祭司、利未人和族長,就是見過先前那殿的老年人,現在親眼看見這殿立了根基,就大聲哭號」(拉三12)的情況。

  • 到底是以色列人還是猶太人?

在《以斯拉記》第四章首次出現「猶太人」這稱呼(יְהוּדָיֵ֗א, yᵉhûḏāyēʾ,四12),到底他們是以色列人還是猶太人?這和古以色列王國的歷史有關。根據記載,古以色列國到了第在所羅門王駕崩後,王國便一分為二(931BC),南國為猶大國,由所羅門的兒子繼承,範圍包括以色列南部猶大和便雅憫支派的領土,首都為耶路撒冷,聖殿亦在其中;北國則為以色列國,包括以色列其餘10個支派,以撒馬利亞為首都。結果,北國於公元前722年被亞述所滅,並且逐漸被其他民族同化了;雖然,過了136後(586BC),南面猶大國亦遭到巴比倫人所滅;但不同的是,被擄去的南國人,種族得以保存,後來人們便稱呼南國的以色列民為「猶太人」,而《以斯拉記》的作者則稱呼自己為猶大和便雅憫人。

​進深閱讀按此

icon_word.jpg
  1. 當首批以色列人回歸耶路撒冷時,理所當然要安頓自己的生活(三1),然而,他們並不以此為滿足,就在猶太曆七月,以色列民按摩西律法守節,築壇並獻上燔祭(七月為猶太新年,初一為吹角節、初十為贖罪日、初十五為住棚節,參利廿三24-36);與此同時,他們隨即著手興建聖殿的工程。雖然當時建造聖殿的資金、規模、人力,都無法與所羅門王所建的聖殿相比,但他們卻盡所能按古時建聖殿的材料、在原址興建,為要表達他們要繼承先祖成為上帝子民,以致敬拜生活得以延續。故此,當為聖殿奠基時,雖然那些看過原本聖殿規模的人,為如今聖殿的「縮小」而流淚,但同時也為信仰生活得以重建而歡呼。
     

  2. 作者指出,幾乎從建殿的開始,建造聖殿就遇到阻礙,當地的人為了阻止回歸耶路撒冷的以色列人建殿,採取了各種手段,要破壞建殿的工程(四5)。這些挑戰和困難,無論在他們重建聖殿的時候、抑或後來重建耶路撒冷城牆的時候(四6-23),都一直存在,即使回歸的以色列民,認定這是上帝所給予的使命,要完成這個任務,仍要克服重重障礙。
     

  3. 聖殿的重建停滯不前,相信對當時回歸的以色列人來說,不只是失望,更為回歸故土、重建上帝子民生活這決定感到迷惘。在事情還未明朗的處境下,上帝透過先知,鼓勵當時的領袖以及整個回歸耶路撒冷的群體,結果,他們對上帝的信心再次被堅固,繼續建殿的工程。當管理那地的總督和官員,詢問是誰授權他們興建聖殿時,從官員的匯報大概得知,當時以色列認定上帝的主權,以致更堅決完成重建的任務(五3-17)。
     

  4. 因著以色列民信心的堅持,以致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。首先,他們得到加倍的支持。他們聖殿的重建,不但得到首任皇帝降旨的允許,也得到時任皇帝再度降旨,禁示所有意圖阻止工程的人(六11-12);第二,他們得到加倍的資源。大流士王不但允許聖殿重建的進行,更撥出更多的資源,以幫助聖殿的興建(六6-10)。最終,聖殿得以重建,作者以民眾一起守逾越節,作為整個工程完美地作結。

icon_walk.jpg
  1. 上帝沒有要求信耶穌的人,從此過著隱世的生活,基督徒都有自己的家庭,都需要為各樣的生活奮鬥。然而,當初首批回歸的以色列民,卻給我們重要的啟迪。他們在照顧自己家庭的同時,不忘上帝子民的身份,努力建立屬靈生活,我們又如何經營我們的信仰生活?
     

  2. 基督徒的信仰生活,從來沒有因著我們選擇跟隨上帝,就事事順利;相反,許多時候,正因我們堅持過合上帝心意的生活,以致要面對更大的困難和更多的挑戰。我們有否曾經因遇上不如意的遭遇,而對上帝的帶領感到懷疑或失去信心?我相信,我們與非信徒最大的分別,在於無論環境如何,我們對上帝仍常存盼望,深信上帝會帶領我們走出困境。
     

  3. 昔日回歸的以色列民,在敵人的威嚇下,他們不只是被動的等候上帝,而是主動地付上信心,站出來繼續聖殿的工程,結果,當上帝的時間臨到,波斯王再次允許工程的進行、並承諾撥出更多資源時,回歸的以色列民已不用重新召集,並且迅速將任務完成。請問今天,我們是如何學習「等候」的功課?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