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2精選經卷閱讀計劃
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 2022.6.12
前言|回主頁|一月《以斯拉記》|二月《尼希米記》|三月《撒迦利亞書》|四月《哈該書》《瑪拉基書》
五、六月精選《路加福音》每週閱讀內容
第一週:路一1-四44|新時代的救主-榮譽、羞辱的逆轉(2022年5月1-7日)
第二週:路五1-六49|新時代的救主-丟棄、揀選的逆轉(2022年5月8-14日)
第三週:路七1-九50|新時代的救主-施恩、蒙恩的逆轉(2022年5月15-21日)
第四週:路九51-十42|新時代的門徒-接受拯救的抉擇(2022年5月22-28日)
第五週:路十一1-十二59|新時代的門徒-屬天價值的抉擇(2022年5月29-6月4日)
第六週:路十三1-十九27|新時代的門徒-回歸主愛的抉擇(2022年6月5-11日)
第七週:路十九28-廿一38|新時代的見證——預告舊時代的終結(2022年6月12-18日)
第八週:路廿二1-廿三56|新時代的見證——預告上帝國的來臨(2022年6月19-25日)

第七週:路十九28-廿一38|新時代的見證——預告舊時代的終結(2022年6月12-18日)
耶穌走近耶路撒冷城,標誌著主兩年多來的傳道旅程告一段落,祂將要完成在地上最後一個使命,為世人死和復活,讓人因救恩得新生命,新的天國群體隨即被建立;而但與此同時,主耶穌以各種方式宣佈,舊時代已經終結,救恩將帶來更新。
-
整個段落由耶穌進城展開(十九28),主以兌現先知的預言——君王騎驢進城(十九28-40),以及發出新的預言——耶路撒冷將被毀(十九41-44),作為最後旅程的開始。當中不但說明,所有計劃都在上帝掌握之中,也說明人們對彌賽亞的到臨反應不一,有人欣然接納;但固守舊時代的人,包括法利賽人、祭司和律法師,卻斷然拒絕基督的來到,並且要將祂置諸死地。
-
然後,經文記載當耶穌進入聖殿以後,宗教領袖們紛紛前來挑戰主的權柄,從祂的身份(二十1-8;41-44)、到與羅馬帝國的關係(二十20-26),以及對復活的質詢(二十27-40)。經文表達主耶穌的回答不但讓人驚訝,也間接說明猶太人的信仰早已僵化,他們過去屬靈追求的方式,已告失效;人們必須靠基督的救恩,才有新的出路。
-
最後,主耶穌向門徒透露末日審判來臨的徵兆(廿一7-19),以及再三宣告耶路撒冷和聖殿將要被毀(廿一5-6;20-24),然而,在上帝審判的同時,也就是祂拯救的時候(廿一25-28)。主之所以要預告一切事的來臨,是要提醒他們時刻警醒,並且趕緊為天國來臨做應有的準備(廿一29-36)。

-
為何耶穌來到耶路撒冷之後,還要每夜出城到橄欖山住宿?
橄欖山位於耶路撒冷東面,隔著汲淪谷與聖殿山相對。在舊約聖經中直接提及橄欖山之名的,僅有王下十五30及亞十四4兩處,但在王上十一7、王下廿三13以及結十一23稱為「耶路撒冷對面的山」、「城東的那座山」的,相信正是指橄欖山。
在耶穌的時代,橄欖山在政治和宗教層面的重要性,都無法與耶路撒冷相提並論。但耶穌在榮進耶路撒冷之後,刻意每晚都離城回到橄欖山住宿,似乎正是要透過行動來說明,耶穌在耶路撒冷的行動,並非如祭司長、文士和長老等宗教領袖所想像的,要捲入到權力鬥爭的漩渦之中。而是要在藉著過節的民眾在聖殿聚集的機會,繼續履行教導人的使命。

-
讓我們嘗試以「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城(十九28-44)」,來闡述主如何見證舊時代的終結,以及新時代的開始。
-
這裡提到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城,然而,作者在整個著述裡,並沒有將焦點放在「進入耶路撒冷」這事上,文中只記載耶穌「走近耶路撒冷」以及祂「進入聖殿」。相反,經文花上許多篇幅,透過耶穌入城前的預備,說明祂的權柄;透過祂接近耶路撒冷城,不但表達耶穌救恩工作已進入最後階段,新時代將要取代舊時代,更說明在這個轉變底下,群眾與法利賽人對主接納與拒絕的回應。
-
從耶穌進城的敘述裡,我們不難發現耶穌王者的權柄。祂主導整個過程,先差派門徒,以「主」的身份徵用驢駒;接著向法利賽人宣告拒絕救恩帶來的審判,以及預言耶路撒冷城將要面對的刑罰。然而,值得留意的是,這位充滿權柄的王者,當時正前往受刑,祂以「王」的身份,被自己的子民厭棄,最終在十架上受難(廿三37);卻透過受難,成就了救恩。使人們從必死的人生「逆轉」過去,這也是主耶穌開拓的新時代的特點。
-
當時在耶路撒冷迎接耶穌的人,引用《詩篇》一一八篇,來表達對耶穌「君臨城下」的稱頌。然而,這並非當時處境的全貌,法利賽人隨即表達出他們的不認同。經文描述耶穌再以猶太經典來回應:「我告訴你們,若是這些人閉口不說,石頭也要呼叫起來。」主之所以引用先知哈巴谷責備迦勒底人的預言(哈二11),明顯正發出一個警告的信息:在新時代底下,就是救恩臨到世上的時刻,法利賽人若不悔改,不接受耶穌的拯救,他們將面對昔日上帝向外邦人所行的審判和刑罰。

-
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前,經文分別用了「耶穌⋯⋯上耶路撒冷」(十九28)、「他將近耶路撒冷」(十九37)和「耶穌快到耶路撒冷」(十九41)的片語,連續三次說明耶穌即將進入耶路撒冷。而每次提到耶穌將入耶城,經文都帶出不同人對耶穌的反應 — 驢駒的主人(十九33)、眾人並一大群門徒(十九36-38)和法利賽人(十九39),他們各人反應迥異。反思:今天,耶穌同樣到來,要進入我們的生命中。我們願意以怎樣的態度迎接祂呢?
-
當耶穌騎著驢駒將要進入耶路撒冷時,「眾人把衣服鋪在路上」(十九36),並大聲呼喊出「奉主名來的王是應當稱頌的」(十九38)。明顯地,群眾正期待耶穌是一位能取代現有統治者的地上君王。然而,我們都知道,耶穌作為上帝所揀選的王,是要為救贖祂的百姓而赴十架受難。耶穌是主,耶穌也是王,但祂帶來的可能並不是人所期待的。反思:在您的信仰歷程中,有沒有體驗過上主的作為跟您所想像的有所不同?您會選擇如何面對?是直接把上主的引導忽略掉,還是願意按上主的引導調整自己的想法?
-
耶穌和祂的福音不同於坊間的心靈雞湯,祂來不是單單為要給予我們一些心靈慰藉,而是要開啟一個救恩的新時代!而人在其中的責任則是作出悔改與跟從的選擇,讓自己走進祂的救恩計劃之中,就如同戴上了一副全新的眼鏡去觀看這個世界,並以天國的準則過全新的生活。反思:您認為耶穌的教導與現世的生活存在著什麼張力?經文中耶穌對法利賽人的回應(十九40)或祂對聖城命運的預告(十九41-44),對您有什麼提醒或勸勉?
編輯:黎光偉、盧啟智、余俊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