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2精選經卷閱讀計劃
澳門基督教會信心堂 2022.4.10
前言|回主頁|一月《以斯拉記》|二月《尼希米記》|三月《撒迦利亞書》
四月精選《哈該書》《瑪拉基書》每週閱讀內容
有關《以斯拉記》及《尼希米記》敘事的時序
第一週:該一1-15|爭取聖潔的生活(2022年3月27-4月2日)
第二週:該二1-23|締造聖潔的環境(2022年4月3-9日)
第三週:瑪一1-二9|敬拜中活出聖潔(2022年4月10-16日)
第四週:瑪二10-二16|關係中活出聖潔(2022年4月17-23日)
第五週:瑪二17-四6|奉獻中活出聖潔(2022年4月24-30日)

第三週:瑪一1-二9|敬拜中活出聖潔(2022年4月10-16日)
雖然《瑪拉基書》並沒有說明先知瑪拉基發預言的確實時間,根據猶太人的傳統,以及言論的內容(只提猶大和耶路撒冷,三4),無可爭辯先知身處猶太人被擄回歸較後期的時代,而該書卷亦編入12卷先知書的最後一卷。《瑪拉基書》承接尼希米時代面對的處境,當時聖殿早已完成重建,城牆也可能修建妥當;然而,當敬拜場所已經俱備,當大家可以安心過信仰生活,回歸的猶太人,是否就能建立「分別為聖」的人生?堅持當初與上帝所立的約(尼十1-39)?先知瑪拉基就他們的立約內容作出勉勵,而第一個提醒,就是有關聖日獻祭的問題。

-
先知瑪拉基的提醒,與上帝跟回歸的猶太人所立的約有何關係?一6-三18
《瑪拉基書》以上帝與人對話的形式,指出了當時猶太人的信仰,在個三方面出現了重大缺失。正好與《尼希米記》所記載的情況十分相似,估計兩者的時代接近或相去不遠:
-
《瑪拉基書》中上帝向回歸猶太人的指責:
藐視上帝的名(將不潔淨的祭物獻上)(瑪一6-8)
褻瀆與上帝所立的約(背棄年輕時所聚的妻,聚外邦神明的女子為妻)(瑪二10-16)
搶奪上帝(沒有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奉獻和當獻的供物送入倉庫)(瑪三8-10)
-
尼希米時代猶太人所立的約書:
不在安息日和聖日作買賣,遵守安息年和禧年的規定(尼十31)
不讓兒女與外邦人通婚(尼十30)
定期定額捐獻,供應聖殿和祭司利未人的需要(尼32-39)
-
尼希米重回耶路撒冷時,發現猶太人所犯的罪:
在安息日工作和作買賣(尼十三15-16)
娶了亞實突、亞捫和摩押的女子為妻(尼十三23-24)
利未人當得的份無人供給他們(尼十三10)

-
為何回歸的猶太人會問:上帝「在何事上愛我們呢」?根據後來先知的言論,相信當時聖民埋怨,上帝沒有施恩予他們,住在那裡的人,仍然受到鄰邦外族的騷擾,抬不起頭(一9);他們在聖殿向上帝獻祭,卻得不到祝福。於是,上帝藉先知瑪拉基,透過回顧從前的歷史,以色列和以東兩國的命運,向當時的猶太人說明,上帝已經愛他們了(一2,「曾愛」原文「אָהַ֤בְתִּי, ʾahaḇtı̂」為完成時態),並且會繼續愛他們(一5)。
-
然而,為甚麼猶太人看似不被上帝祝福?上帝藉先知指出,因為他們藐視所獻的祭。因猶太人將瞎眼的、瘸腿的、有病的祭牲獻上(一8)。根據《利未記》:「⋯⋯若要獻供物給耶和華作燔祭,無論是為所許的願或是甘心獻的,就要將一頭公的,沒有殘疾的牛,或綿羊,或山羊獻上,這樣你們才蒙悅納。凡有殘疾的,你們不可獻上,因為這樣你們必不蒙悅納(利廿二18-20)。」由此可以想像,當時回歸的猶太人並非心甘情願奉獻,獻祭反映他們對上帝的輕視,這也是先知指責他們的原因。
-
接著,上帝藉先知進一步斥責祭司,猶太人之所以在獻祭上藐視上帝,與祭司們沒有恰如其份、將上主的訓誨教導猶太人有關。先知指出,他們原為上帝的使者,負責以平安和正直與主同行,幫助屬天子民轉離罪惡;上帝提升他們,與他們立約,賜他們生命和平安。結果,祭司不但沒有恪守本份,更偏離正道,使猶太人沒有遵守上主的訓誨,在主的道上跌倒(二5-8)。最終,上帝要使那些違背使命的祭司,被眾人藐視(二9),使他們變成不潔淨,被趕出聖所(二1-4)。

-
當您遭到不如意的際遇,會否歸因於上帝不顧念我?甚至少少埋怨上帝對我的愛不夠?事實上,人生的際遇,高低起低乃平常事。人之所以每天要面對不可知的未來,其中一個目的,是明白自己的限制、謙卑下來、並且仰賴上帝(箴廿七1)。而上帝的愛,從不因我們的本質有所減損(羅八35-39),相反,我們需要對上帝有信心,主樂意我們倚靠祂度過逆境和難處。
-
一直以來您帶著甚麼心態來奉獻?您認為奉獻的目的甚麼呢?上帝透過先知瑪拉基提醒屬上帝的子民,對於奉獻,上帝最在乎不是奉獻的多寡,而是奉獻者的心,他的呈獻是否出於對上帝的重視。當時的猶太人並非沒有獻祭,而是將自己剩餘的、沒價值的隨意奉獻給上帝;結果,先知譴責他們藐視上帝。今天,我們向上主獻上的時間、勞力甚至金錢,是否同樣顯出我們對上帝的重視?
-
教會不但是一個在主裡彼此配合、各盡其職的群體,教會也是一個承傳所信的群體。作為基督徒,教會的肢體,我們在信仰上不但需要學習,同時也要將從主身上領受的教導別人。教牧和教會領袖固然責無旁貸,作為弟兄姊妹,也理所當然參與其中。今天,我們是否盡了教導的責任,向新來賓、以及下一代傳授所信,幫助他們識識上帝?